小孩头部磕碰后出现包块可通过冷敷处理、观察精神状态、避免揉搓、保持伤口清洁、及时就医等方式处理。头部包块通常由皮下毛细血管破裂、软组织挫伤、颅骨骨膜损伤、颅内出血、头皮血肿等原因引起。
1、冷敷处理使用干净毛巾包裹冰袋对肿胀部位进行间断冷敷,每次持续10分钟左右,间隔1小时重复进行。冷敷能促进血管收缩,减少局部渗血和组织液渗出,缓解肿胀疼痛。注意避免冰块直接接触皮肤,防止冻伤。24小时内禁止热敷或涂抹活血化瘀药物。
2、观察精神状态家长需持续观察72小时,重点关注孩子是否出现嗜睡、呕吐、哭闹不止、瞳孔不等大、肢体活动异常等神经系统症状。记录进食量、睡眠时长和玩耍状态,与日常行为进行对比。出现异常行为需立即就医排查硬膜下血肿等颅内损伤。
3、避免揉搓触碰或按摩包块会导致二次损伤和出血量增加。家长应制止孩子抓挠患处,睡觉时避免压迫肿胀侧。血肿吸收需要7-10天自然过程,期间保持患处清洁干燥,无须特殊处理。如包块持续增大超过3天需就医排除活动性出血。
4、保持伤口清洁伴随皮肤破损时用生理盐水冲洗伤口,涂抹莫匹罗星软膏预防感染。避免使用酒精、碘伏等刺激性消毒剂。小面积擦伤可暴露伤口,较大创面用无菌纱布覆盖。每日检查伤口有无红肿渗液,出现化脓发热需使用头孢克洛等抗生素治疗。
5、及时就医出现持续头痛、反复呕吐、意识模糊等症状时需急诊行头颅CT检查。婴幼儿因颅缝未闭合更易发生凹陷性骨折,发现头部畸形需神经外科会诊。严重外伤可能引起脑震荡,表现为短暂意识丧失和近事遗忘,需绝对卧床休息并监测生命体征。
日常需做好家居防护,家具边角加装防撞条,选择防滑地板和合脚防滑鞋。婴幼儿乘坐推车需系安全带,避免在沙发或床上蹦跳。伤后24小时内限制剧烈运动,饮食选择易消化的粥类、蒸蛋等,补充维生素K含量高的西蓝花、菠菜等深绿色蔬菜促进凝血功能恢复。恢复期出现头晕症状应暂停阅读和电子屏幕使用。
肛门下方出现触痛性凸起物可能与痔疮、肛周脓肿、肛裂、尖锐湿疣或皮脂腺囊肿有关。常见原因包括局部感染、静脉曲张或皮肤病变,建议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痔疮痔疮是肛垫下移或静脉丛曲张形成的团块,外痔表现为肛周柔软肿物,血栓性外痔可伴剧烈触痛。可能与长期便秘、久坐、妊娠等因素有关。可遵医嘱使用马应龙麝香痔疮膏、太宁复方角菜酸酯乳膏、普济痔疮栓等药物缓解症状,严重者需手术切除。
2、肛周脓肿肛周脓肿由肛腺感染引起,表现为红肿热痛的硬结,可能伴随发热。常见于糖尿病或免疫力低下人群。需及时切开引流,配合头孢克肟分散片、甲硝唑片等抗生素治疗,避免发展为肛瘘。
3、肛裂肛裂是肛管皮肤纵行裂伤,急性期可见哨兵痔隆起,触碰时疼痛明显。多因干硬粪便损伤导致。可使用硝酸甘油软膏促进愈合,配合高锰酸钾坐浴,必要时行肛门内括约肌侧切术。
4、尖锐湿疣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引起的菜花样赘生物,表面粗糙,触碰易出血疼痛。具有传染性,需冷冻或激光去除,同时使用咪喹莫特乳膏、鬼臼毒素酊局部治疗,配偶需同步检查。
5、皮脂腺囊肿毛囊堵塞形成的囊性肿物,继发感染时出现压痛。较小囊肿可观察,感染期需口服阿莫西林胶囊,化脓后切开引流,完全切除囊壁可预防复发。
日常需保持肛周清洁干燥,如厕后使用温水清洗,避免久坐久站。饮食增加膳食纤维摄入,每日饮水超过1500毫升,养成定时排便习惯。出现持续疼痛、发热或出血时,应立即至肛肠科就诊,禁止自行挤压或刺破肿物。术后患者需定期换药,两周内避免剧烈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