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可分为原发性甲亢、继发性甲亢和高功能腺瘤三类,非甲状腺功能亢进主要包括甲状腺炎、单纯性甲状腺肿等类型。
原发性甲亢是最常见的类型,通常与自身免疫异常有关,患者体内存在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继发性甲亢多由垂体病变引起,垂体分泌过多促甲状腺激素刺激甲状腺过度工作。高功能腺瘤是甲状腺内单个或多个结节自主分泌甲状腺激素所致。非甲状腺功能亢进中,甲状腺炎包括桥本甲状腺炎、亚急性甲状腺炎等,表现为甲状腺组织炎症反应。单纯性甲状腺肿主要由碘缺乏或甲状腺激素合成障碍引起,甲状腺代偿性增大但功能正常。
建议甲亢患者定期复查甲状腺功能,遵医嘱调整治疗方案,避免摄入过量含碘食物。
容易得白血病的人群主要有长期接触电离辐射者、有白血病家族史者、长期接触化学毒物者、免疫功能异常者以及某些病毒感染高危人群。白血病是造血系统的恶性克隆性疾病,其发生与遗传、环境、免疫等多因素相关。
1、长期接触电离辐射者长期暴露于X射线、γ射线等电离辐射环境会显著增加白血病风险。辐射可导致造血干细胞DNA损伤,诱发骨髓异常增生。从事放射科医护、核工业人员等职业暴露群体需定期进行血常规监测,必要时可通过外周血涂片、骨髓穿刺等检查早期筛查。
2、有白血病家族史者存在BRCA1/2、TP53等基因突变家族史的人群患病风险较高。某些遗传综合征如唐氏综合征、范可尼贫血患者更易继发白血病。建议此类人群避免接触苯等化学制剂,并每年进行血液系统专项体检。
3、长期接触化学毒物者苯及其衍生物是明确的白血病致病因素,常见于石油化工、制鞋、油漆等行业。苯代谢产物可干扰骨髓造血功能,诱发染色体畸变。职业防护需配备防毒面具,工作场所应定期检测苯浓度是否超过安全标准。
4、免疫功能异常者艾滋病患者、器官移植后服用免疫抑制剂人群白血病发病率显著升高。免疫监视功能下降可能导致异常细胞增殖失控。此类人群出现持续发热、淋巴结肿大等症状时应及时排查血液系统疾病。
5、病毒感染高危人群人类T细胞白血病病毒1型、EB病毒等感染与特定类型发病相关。HTLV-1流行区居民、多性伴侣者等感染风险较高。预防措施包括避免不洁输血、使用安全套等,感染者需定期监测血象变化。
建议高风险人群保持均衡饮食,适量增加富含维生素C的柑橘类水果和富含铁元素的动物肝脏摄入,避免吸烟及二手烟暴露。适度进行快走、游泳等有氧运动有助于增强免疫功能。出现不明原因贫血、皮下瘀斑、骨关节疼痛等症状时,应及时到血液科进行骨髓细胞形态学、流式细胞术等专项检查。日常生活中需特别注意避免滥用氯霉素等可能抑制骨髓造血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