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咽结合膜热具有传染性,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该病主要由腺病毒感染引起,常见于儿童群体,需做好隔离防护措施。
小儿咽结合膜热在发病初期传染性较强,患儿的口鼻分泌物中含有大量病毒颗粒,咳嗽或打喷嚏时可将病毒扩散至周围环境。健康儿童若接触被污染的玩具、餐具或直接吸入悬浮的飞沫,均可能被感染。部分患儿可能出现结膜充血、咽部红肿等典型症状,病毒潜伏期通常为5-7天。
免疫功能低下或未接种相关疫苗的儿童更易发生感染,托幼机构等集体场所容易出现聚集性病例。患儿在发热期间传染风险最高,症状消退后仍可能持续排毒数日。少数情况下病毒可通过眼部分泌物传播,接触患儿眼泪或揉眼后未洗手也可能造成感染。
患儿应单独使用毛巾、水杯等个人物品,家长处理分泌物后需用流动水洗手。疾病流行期间避免带孩子前往人群密集场所,保持居室通风。若出现持续高热、精神萎靡等症状,应及时到儿科或感染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