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喝酒可能对心脏产生危害,具体影响与饮酒量和个体差异有关。长期过量饮酒可能增加心肌损伤、心律失常、高血压等心脏疾病的风险,而适量饮酒可能对部分人群的心脏健康影响较小。
酒精进入人体后会直接作用于心肌细胞,导致心肌收缩力减弱,长期过量饮酒可能引发酒精性心肌病,表现为心脏扩大、心力衰竭。酒精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乙醛等物质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增加冠心病发病风险。饮酒后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可能导致心率加快、血压升高,长期如此容易诱发高血压性心脏病。酒精还会干扰心肌电生理活动,增加房颤、室性早搏等心律失常的发生概率。
少量饮酒可能暂时扩张外周血管,短期内降低血压,但这种效应会随饮酒量增加而逆转。部分研究显示适量饮用红酒可能有助于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但这种保护作用存在争议且不适用于所有人群。有心脏基础疾病、肝功能异常或酒精代谢酶缺陷的人群即使少量饮酒也可能造成显著心脏损害。青少年、孕妇等特殊群体饮酒对心脏的毒性作用更为明显。
建议有饮酒习惯者定期进行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监测心脏功能变化。日常应注意控制饮酒量,避免空腹饮酒,饮酒后保证充足休息。若出现心悸、胸闷、呼吸困难等心脏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饮酒并及时就医。保持均衡饮食、规律运动、戒烟等健康生活方式对维护心脏功能更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