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部造影的适应症主要有脑血管疾病诊断、颅内肿瘤评估、颅脑外伤检查、脑血管畸形筛查、癫痫病因探查等。
1、脑血管疾病诊断脑部造影常用于诊断脑梗死、脑动脉瘤、脑动脉狭窄等脑血管病变。通过造影剂显影可清晰观察脑血管形态异常,判断血管闭塞部位及侧支循环建立情况。对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造影能发现微小栓子或血管痉挛征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能准确识别血管壁斑块和溃疡性病变。
2、颅内肿瘤评估脑部造影可显示肿瘤供血血管分布及肿瘤染色特征,辅助鉴别脑膜瘤、胶质瘤等占位性病变。通过观察肿瘤血管的形态学改变,有助于判断肿瘤良恶性程度。对于垂体瘤等鞍区肿瘤,造影能明确肿瘤与周围血管的解剖关系,为手术方案制定提供依据。
3、颅脑外伤检查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部造影可发现外伤性动脉瘤、动静脉瘘等血管并发症。当CT显示难以解释的颅内血肿时,造影能识别潜在的血管撕裂或假性动脉瘤。对于颅底骨折伴鼻腔大出血病例,造影可精确定位责任血管实施栓塞治疗。
4、脑血管畸形筛查脑动静脉畸形、海绵状血管瘤等脑血管发育异常需通过造影明确病灶范围及血流动力学特点。全脑血管造影能完整显示畸形团的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评估盗血现象程度。对于伽玛刀治疗前的患者,造影可提供精确的血管构筑学信息。
5、癫痫病因探查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需通过脑部造影排除血管源性致病因素,如Sturge-Weber综合征等脑血管畸形。造影结合脑电图检查可定位致痫灶与异常血管的毗邻关系。对于考虑手术治疗的癫痫患者,造影能预防性地识别可能影响手术路径的重要血管。
进行脑部造影前需评估肾功能及造影剂过敏史,检查后建议多饮水促进造影剂排泄。糖尿病患者使用二甲双胍类药物需提前暂停,检查后48小时复查肾功能无异常方可继续用药。术后穿刺部位需加压包扎,避免剧烈运动防止出血。出现头痛、呕吐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处理。
低流量吸氧通常指氧流量为1-4升/分钟,适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力衰竭等需长期氧疗的患者。
低流量吸氧主要用于需要持续低浓度氧疗的慢性疾病患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因肺泡通气不足,高浓度氧可能抑制呼吸中枢,故需严格控制氧流量。心力衰竭患者因肺淤血导致氧合障碍,低流量吸氧可改善组织缺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在夜间使用可预防低氧血症。部分肺炎恢复期患者也可短期采用低流量吸氧促进康复。操作时需使用鼻导管或简易面罩,维持血氧饱和度在90%-93%即可,避免氧中毒。
使用低流量吸氧期间应定期监测血氧饱和度,避免吸烟及接触明火,出现头痛或嗜睡需及时调整氧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