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体切割术后护理需重点关注眼部清洁、用药规范、体位管理和定期复查。主要有避免揉眼、遵医嘱滴眼药水、保持特定体位、控制用眼强度、观察异常症状等措施。
1、避免揉眼术后1个月内禁止揉搓或按压术眼,防止切口裂开或感染。洗脸时避开眼周区域,洗头建议仰卧位由他人协助。外出可佩戴防护眼罩,睡眠时使用硬质眼罩固定。若出现眼睑瘙痒或异物感应及时就医,不可自行处理。
2、规范滴眼药严格按医嘱使用抗生素滴眼液如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抗炎药物如普拉洛芬滴眼液,以及散瞳药如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滴药前清洁双手,瓶口避免接触眼球,不同药物间隔5分钟。若出现眼红加重或灼痛感需停药并复诊。
3、保持特定体位根据术中填充物类型采取不同体位。气体填充者需每日保持面部朝下16小时以上,睡眠时使用专用头垫。硅油填充者避免仰头动作。体位维持时间通常需要2周左右,具体遵医嘱调整,不当体位可能导致视网膜复位失败。
4、控制用眼强度术后1周内减少阅读、手机等近距离用眼,每20分钟远眺休息。1个月内避免剧烈运动、弯腰提重物及游泳。看电视需保持3米以上距离,环境光线要柔和。恢复期出现视物变形或闪光感应立即就诊。
5、观察异常症状监测眼压升高症状如头痛眼胀,或感染迹象如分泌物增多。术后正常可有轻微异物感,但持续眼痛、视力骤降、视野缺损需急诊处理。记录每日视力变化,复查时携带术后护理日志供医生参考。
术后饮食宜清淡,多补充维生素A和优质蛋白如胡萝卜、鱼类,避免辛辣刺激食物。保持每日饮水1500毫升以上,便秘时可用乳果糖口服溶液。生活环境保持湿度40%-60%,外出佩戴防紫外线墨镜。严格按医嘱时间复查,通常术后1天、1周、1个月需进行眼底检查,硅油取出手术需在3-6个月内完成。恢复期间出现任何异常应及时与手术医生沟通,避免延误治疗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