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肺癌最常见的类型是肺腺癌、鳞状细胞癌和小细胞肺癌。这三种类型占原发性肺癌的90%以上,其中肺腺癌发病率最高。
1、肺腺癌:
肺腺癌约占肺癌病例的40%,多见于女性及非吸烟人群。肿瘤常起源于支气管黏膜的腺体细胞,好发于肺外周部位。早期可能表现为磨玻璃样结节,进展期易发生胸膜转移和骨转移。基因检测发现EGFR突变阳性率较高,靶向治疗效果显著。
2、鳞状细胞癌:
鳞癌占肺癌的25%-30%,与长期吸烟密切相关。肿瘤多发生在主支气管和段支气管,中央型生长为主。典型病理特征为角化珠形成和细胞间桥,易导致支气管阻塞引发肺不张。常见症状包括咯血、刺激性咳嗽,远处转移多发生于晚期。
3、小细胞肺癌:
小细胞肺癌约占15%,属于神经内分泌肿瘤,恶性程度最高。肿瘤细胞体积小且增殖快,早期即可发生纵隔淋巴结转移。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属广泛期,对化疗敏感但易复发。常伴发副肿瘤综合征,如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
4、大细胞癌:
大细胞癌占比不足10%,属于未分化型肺癌。肿瘤细胞体积大且缺乏腺鳞癌特征,生长迅速侵袭性强。影像学多表现为周围型肿块,易发生脑转移。免疫组化检查可帮助鉴别诊断,治疗以手术联合放化疗为主。
5、其他类型:
类癌、腺鳞癌等特殊类型合计约占5%。类癌生长缓慢预后较好,腺鳞癌同时具有腺癌和鳞癌特征。近年来还发现肉瘤样癌、淋巴上皮瘤样癌等罕见亚型,需通过病理活检明确诊断。
建议40岁以上人群每年进行低剂量CT筛查,尤其长期吸烟者需重点监测。出现持续咳嗽、痰中带血、胸痛等症状时应及时就诊。日常需保持室内通风,避免接触二手烟和厨房油烟,适量食用富含维生素A、C的深色蔬果有助于维持呼吸道健康。确诊患者应配合医生完成基因检测,根据病理类型选择个体化治疗方案。
宝宝频繁发烧不一定是白血病,可能与上呼吸道感染、幼儿急疹、尿路感染、中耳炎等因素有关。
上呼吸道感染是婴幼儿发热最常见的原因,多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表现为鼻塞、流涕、咽痛等症状。幼儿急疹多见于6-18个月婴儿,突发高热3-5天后出现玫瑰色斑丘疹。尿路感染可表现为发热、排尿哭闹、尿液浑浊,女婴因尿道短更易发生。中耳炎常伴随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会出现抓耳、夜间哭闹等表现。
白血病引起的发热通常伴随面色苍白、皮肤瘀斑、肝脾肿大等症状,但发病率较低。若发热持续超过5天或伴有精神萎靡、出血倾向等表现,需及时就医排查血液系统疾病。
日常应注意监测体温变化,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发热期间多补充水分,避免穿盖过厚影响散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