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痛产生的原因十分复杂,有颅内的、颅外的;有头颅局部的,也有全身性的;也有许多至今仍找不到病因的头痛。
临床常见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类:
(l)血管扩张:颅外动脉扩张最常见于偏头痛及额动脉炎。颅内外急慢性炎症时,病原体及其毒素可引起血管扩张性头痛;代谢性疾病、中毒性疾病、脑外伤、癫痫发作后、高血压脑病、大量服用脑血管扩张药等均可引起血管扩张性头痛。
(2)血管被牵引、压迫或伸展移位:颅内占位性疾病;急性脑膜炎和脑炎、中毒性脑病、脑水肿、脑积水、静脉窦血栓形成、脑肿瘤或囊虫的压迫堵塞造成脑脊液循环障碍等所致的颅内压增高;还有见于腰穿、腰麻后脑脊液流出较多,颅内压下降,导致颅内静脉窦及静脉扩张引起的头痛。
(3)脑膜受刺激引起头痛:颅内急、慢性炎症性渗出物(如腹膜炎等),或出血性疾病(如蛛网膜下腔出血等)的血液刺激脑膜,或脑水肿使脑膜及血管受牵拉而产生头痛。
(4)神经刺激:脑神经(如三叉神经等)、颈神经炎症及压迫、移位等均可引起相应的神经痛。
(5)头颈部肌肉痉挛性收缩引起头痛:头颈部肌肉紧张、炎症、局部肿块、慢性脓肿等颈部疾病,反射性地引起颈肌痉挛、持久收缩,导致头痛。如颈椎病变引起的头痛,又称肌肉收缩性头痛。
(6)头部附近器官的放射性或牵涉性头痛:常见于眼、耳、鼻、鼻窦、牙齿等部位的病变,可扩散或反射到头部而产生头痛。
(7)其他原因所致:常见有心因性头痛,主要由于精神或情绪因索引起的头痛,如常见的神经官能症性头痛、癔病或抑郁症等,还有一些如“游泳镜性头痛”、良性咳嗽性头痛、冷刺激性头痛以及与性活动有关的“性交性头痛”等。
[治疗]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目前尚缺乏特效药物。近年有关偏头痛方面的治疗报道较多,现简介如下:
1.卡马西平12岁以上的患者,开始用100毫克,每日2次,以后逐渐增加,直至显效,最大剂量:12~15岁每天不超过1000毫克,15岁以上不超过1200毫克,维持量渐减到400~800毫克。卡马西平是目前治疗偏头痛及其他神经痛的有效镇痛剂。
2.硫氮恶酮为钙通道阻滞剂。9例顽固性偏头痛病人,每次用本品60~90毫克,每日4次,治疗8周安全有效。
3.异搏停国外有人对14例偏头痛病人,随机选用安慰剂或异搏停进行交叉双盲试验。异搏停80毫克,每日3次,异搏停治疗后头痛频率和程度均明显减少。异搏停对普通型和典型偏头痛同样有效。
4.巯甲丙脯酸本品属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有人对20例普通型偏头痛病人用此药治疗,结果9例症状完全缓解,11例情况明显改善。
5.泰必利系新型神经精神安定剂,治疗典型偏头痛总有效率88%。用法:每天300毫克,分3次服,显效时间1~7天。
6.氯丙嗪用本品治疗典型偏头痛10例,取得满意效果。用法:肌肉注射0.5~1.0毫克/(公斤体重/次)。好转后改为口服。副反应有轻度嗜睡、体位性低血压等。
7.阿司匹林、消炎痛、潘生丁阿司匹林每天600~1000毫克,消炎痛75~150毫克,或潘生丁75毫克,对偏头痛均有效。据认为,阿司匹林每天650毫克联用潘生丁75毫克,能减轻偏头痛症状。
8.速效救心丸采用本品治疗偏头痛15例,总有效率93.3%。方法为:头痛发作前半小时口服15~20粒,1小时以后再服6粒;头痛缓解期每天早晚服8粒,连服10周为一疗程。
9.中药“头痛舒”头痛舒冲剂由当归、川芎、全蝎、天麻、胆草、白芷、柏子仁等药组成。用法为每次服1包,早晚各1次,头痛频发者加服1包。文献报道,用头痛舒治疗偏头痛42例,有效率达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