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疮发炎期间一般不建议立即手术,需待炎症控制后再评估手术必要性。痔疮发炎多由排便困难、久坐久站等因素诱发,常表现为肛门肿痛、出血等症状。
痔疮急性炎症期手术可能增加感染风险和术后恢复难度。此时应先通过药物控制炎症,如遵医嘱使用马应龙麝香痔疮膏、普济痔疮栓等外用药缓解肿痛,配合高锰酸钾坐浴减轻局部充血。同时需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避免辛辣刺激食物,保持排便通畅。若伴随明显感染迹象,可能需口服头孢克洛胶囊或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等抗生素治疗。
当出现痔核嵌顿坏死、化脓性感染或大出血等紧急情况时,则需考虑急诊手术干预。此时医生会根据病情选择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或血栓外痔剥离术等术式,防止感染扩散或失血性休克。术后仍需继续抗感染治疗,并严格遵循肛门创面护理规范。
建议痔疮发炎患者及时至肛肠科就诊,通过肛门指检和肛门镜明确炎症程度。日常避免久坐久蹲,便后用温水清洗肛门,可进行提肛运动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若反复发作超过3次/年或保守治疗无效,待炎症消退后可择期行手术治疗。
痔疮微创手术后若发生炎症,可能出现局部红肿、疼痛加剧或异常分泌物。术后感染可能由创面污染、免疫力低下、术后护理不当、细菌感染、基础疾病未控制等因素引起。需及时就医处理避免病情恶化。
1、局部红肿疼痛手术切口周围出现持续性胀痛或跳痛,皮肤温度升高且触碰敏感。炎症反应导致前列腺素等介质释放,可能伴随肛门坠胀感。此时应避免久坐压迫,可采用高锰酸钾溶液坐浴缓解。
2、异常分泌物创面渗出黄白色脓液或血性液体,伴有腐臭味。分泌物可能污染内裤并刺激肛周皮肤引发湿疹。需每日用碘伏消毒后更换无菌敷料,保持会阴部干燥清洁。
3、发热乏力细菌毒素入血可引起低热或寒战等全身症状,体温多波动在37.5-38.5℃之间。可能出现食欲减退和活动耐力下降。血常规检查常见白细胞计数升高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
4、排便障碍炎性水肿可导致肛门狭窄,出现排便困难或大便变细。部分患者因疼痛产生排便恐惧,诱发功能性便秘。可短期使用乳果糖口服溶液等缓泻剂,避免用力排便导致创面撕裂。
5、继发出血感染灶侵蚀血管可能引发出血,表现为便后滴血或喷射状出血。严重者可出现血红蛋白下降。需排除缝线脱落或凝血功能障碍,必要时行电凝止血或二次缝合。
术后应保持清淡饮食,多摄入西蓝花、燕麦等富含膳食纤维食物。每日饮水不少于2000毫升,避免辛辣刺激食物。便后坚持温水坐浴,选择透气棉质内裤。恢复期禁止骑自行车或提重物,遵医嘱使用头孢克肟分散片、左氧氟沙星片等抗生素。若出现持续发热或剧烈疼痛,须立即返院复查血常规及创面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