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可通过吸氧、使用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调整环境、心理安抚等方式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通常由过敏原刺激、感染、情绪波动、气候变化、药物反应等原因引起。
1、吸氧:急性发作时患者常出现缺氧症状,需立即给予氧气吸入,氧流量控制在2-4L/min,持续监测血氧饱和度,确保维持在90%以上。
2、支气管扩张剂:使用短效β2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气雾剂,每次吸入100-200μg,每日不超过4次;或使用抗胆碱能药物如异丙托溴铵气雾剂,每次吸入20-40μg,每日3-4次。
3、糖皮质激素:急性发作时需使用全身性糖皮质激素,如口服泼尼松片,每日30-40mg,连续使用5-7天;或静脉注射甲泼尼龙,每日40-80mg,分2次给药。
4、调整环境:立即将患者移至空气流通、无刺激性气味的环境,避免接触已知过敏原,如花粉、尘螨、动物毛发等,保持室内湿度在40%-60%之间。
5、心理安抚:急性发作时患者常伴有焦虑、恐惧情绪,需进行心理安抚,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训练,保持情绪稳定,必要时可给予镇静药物如地西泮片,每次口服2.5-5mg。
急性哮喘发作时,患者应注意饮食清淡,避免食用易致敏食物如海鲜、坚果等,多饮水以稀释痰液。发作缓解后,可进行适度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增强肺功能。日常护理中,需定期清洁居住环境,使用防螨床品,避免接触刺激性气体,遵医嘱规律用药,定期复诊评估病情。
慢性支气管炎和支气管哮喘可通过症状、发病机制、检查结果等方面进行区分。慢性支气管炎主要表现为长期咳嗽、咳痰,症状持续至少三个月;支气管哮喘则以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为主,症状多为间歇性。慢性支气管炎通常与长期吸烟、空气污染等环境因素有关,而支气管哮喘多与过敏体质、遗传因素相关。肺功能检查中,慢性支气管炎常表现为持续气流受限,支气管哮喘则表现为可逆性气流受限。治疗上,慢性支气管炎以控制感染、改善肺功能为主,支气管哮喘则以抗炎、解痉治疗为主。
1、症状表现:慢性支气管炎的主要症状是长期咳嗽、咳痰,尤其在晨起时明显,症状持续时间较长;支气管哮喘则以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为主,症状多为间歇性,夜间或清晨加重。慢性支气管炎的咳嗽多为干咳或伴有白色泡沫痰,支气管哮喘的喘息则伴有哮鸣音。
2、发病机制:慢性支气管炎通常与长期吸烟、空气污染、职业粉尘暴露等环境因素有关,导致气道慢性炎症和黏液分泌增多;支气管哮喘多与过敏体质、遗传因素相关,表现为气道高反应性和可逆性气流受限。慢性支气管炎的炎症反应以中性粒细胞为主,支气管哮喘则以嗜酸性粒细胞为主。
3、检查结果:肺功能检查中,慢性支气管炎常表现为持续气流受限,支气管哮喘则表现为可逆性气流受限。慢性支气管炎的支气管舒张试验多为阴性,支气管哮喘的支气管舒张试验多为阳性。影像学检查中,慢性支气管炎可见支气管壁增厚,支气管哮喘则无明显异常。
4、治疗方法:慢性支气管炎的治疗以控制感染、改善肺功能为主,常用药物包括抗生素、祛痰药、支气管扩张剂等;支气管哮喘的治疗则以抗炎、解痉治疗为主,常用药物包括吸入性糖皮质激素、β2受体激动剂、白三烯受体拮抗剂等。慢性支气管炎的治疗目标是缓解症状、延缓疾病进展,支气管哮喘的治疗目标是控制症状、预防急性发作。
5、预防措施:慢性支气管炎的预防重点是戒烟、避免空气污染、加强呼吸道防护;支气管哮喘的预防重点是避免过敏原、控制环境因素、定期随访。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应定期进行肺功能检查,支气管哮喘患者应定期进行哮喘控制测试。
饮食上,慢性支气管炎和支气管哮喘患者均应注意清淡饮食,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和抗氧化物质的食物,如柑橘类水果、绿叶蔬菜等。运动方面,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可进行适度的有氧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支气管哮喘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选择温和的运动方式,如瑜伽、游泳等。护理上,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应注意保暖、避免受凉,支气管哮喘患者应随身携带急救药物,定期进行哮喘控制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