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埃博拉病毒是由埃博拉病毒引起的急性出血热传染病,具有高传染性和高致死率。埃博拉病毒主要通过接触感染者的血液、体液或污染物传播,儿童因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更易出现重症。早期表现为发热、头痛、肌肉酸痛,随病情进展可能出现呕吐、腹泻、皮疹及出血倾向。该病属于烈性传染病,须立即隔离治疗并上报疾控部门。
1. 病原学特征埃博拉病毒属丝状病毒科,包含扎伊尔型、苏丹型等亚型,其中扎伊尔型致病力最强。病毒通过黏膜或破损皮肤接触感染者体液、污染的针具或动物宿主如果蝠传播。病毒在体内靶向免疫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和多器官衰竭。
2. 临床表现潜伏期2-21天,起病急骤。初期症状类似流感,包括持续高热、咽痛、乏力;3-5天后进入极期,出现喷射状呕吐、血便、皮下瘀斑等出血表现。儿童更易发生脱水、电解质紊乱及神经系统症状如嗜睡或惊厥。重症患儿可在7-10天内因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或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
3. 诊断方法需在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进行病原学检测,包括实时荧光RT-PCR检测病毒RNA、ELISA法检测特异性IgM/IgG抗体。血常规可见白细胞减少、血小板降低;凝血功能检查显示PT/APTT延长。需与马尔堡病毒病、伤寒、疟疾等发热伴出血性疾病鉴别。
4. 治疗原则目前无特效抗病毒药物,主要采取支持治疗。包括静脉补液纠正脱水,输注血小板或新鲜冰冻血浆控制出血,必要时进行机械通气。实验性治疗可考虑单克隆抗体如Inmab瑞德西韦对埃博拉病毒无效。所有治疗操作需在负压隔离病房进行,医护人员须穿戴防护装备。
5. 预防措施发现疑似病例应立即上报并隔离,密切接触者需医学观察21天。流行区儿童应避免接触野生动物,肉类需彻底煮熟。疫苗方面,rVSV-ZEBOV疫苗可用于暴露前预防,对扎伊尔型保护率达97%。疫区需严格消毒患者分泌物、排泄物及污染物,采用含氯消毒剂或高压蒸汽灭菌。
家长应教育儿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避免接触不明原因发热患者。若儿童出现突发高热伴出血倾向,须立即送往定点传染病科就诊,途中避免使用公共交通工具。恢复期患儿需监测肾功能和视力可能并发葡萄膜炎,保证优质蛋白和维生素摄入以促进组织修复,6个月内禁止接种其他疫苗。社区应定期开展防控知识宣教,消除恐慌情绪。
梅尼埃综合症是一种以反复发作的眩晕、耳鸣、听力下降和耳闷胀感为特征的内耳疾病。梅尼埃综合症与耳石症在病因、症状和治疗上存在明显差异。
梅尼埃综合症主要与内淋巴积水有关,表现为持续数小时至数天的旋转性眩晕,常伴随波动性听力下降和耳鸣。耳石症则因耳石脱落进入半规管引起,眩晕通常在头部位置变化时突然发作,持续时间较短,不伴有听力下降或耳鸣。梅尼埃综合症的治疗包括低盐饮食、利尿剂和前庭抑制剂,严重者可能需要鼓室内注射或手术。耳石症主要通过耳石复位治疗,多数患者经过1-2次复位即可缓解症状。
日常应注意避免过度疲劳和精神紧张,减少咖啡因和酒精摄入,眩晕发作时保持安静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