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腹泻可能会导致脱水,腹泻时水分和电解质大量流失,若不及时补充可能引发脱水。
小儿腹泻时,胃肠蠕动加快和肠道分泌增加会导致水分和电解质通过粪便大量排出体外。轻度脱水表现为尿量减少、口唇干燥、皮肤弹性轻度下降,此时可通过口服补液盐补充流失的水分和电解质。中度脱水可能出现眼窝凹陷、哭时无泪、精神萎靡等症状,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补液方案。重度脱水时患儿可能出现四肢冰凉、血压下降、意识模糊等危险症状,需立即就医进行静脉补液治疗。
部分特殊情况下,如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腹泻往往伴随频繁呕吐,会进一步加重脱水风险。早产儿或低体重儿由于体液调节能力较弱,腹泻时更易发生严重脱水。慢性腹泻患儿因长期营养吸收障碍,可能合并低钾血症等电解质紊乱,增加脱水纠正难度。某些遗传性腹泻疾病如先天性氯化物腹泻,从出生起就存在持续性水样便,需终身警惕脱水发生。
家长应密切观察患儿精神状态、尿量和皮肤弹性等变化,腹泻初期就要开始少量多次补充口服补液盐。避免给患儿饮用含糖饮料或纯水,这会加重电解质失衡。母乳喂养的婴儿应继续哺乳,同时适当增加喂养频率。若出现持续呕吐、尿量明显减少或精神反应差等情况,须立即送医治疗。平时注意饮食卫生、合理添加辅食、按时接种轮状病毒疫苗等措施有助于预防腹泻引起的脱水。
小儿腹泻一般不建议使用阿莫西林,需明确病因后遵医嘱用药。腹泻可能由病毒、细菌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引起,阿莫西林仅对部分细菌性腹泻有效。
病毒性腹泻是儿童腹泻最常见的原因,如轮状病毒、诺如病毒感染,此时使用阿莫西林无效且可能扰乱肠道菌群。细菌性腹泻中,阿莫西林对沙门氏菌、志贺氏菌等部分病原体有效,但需通过粪便培养明确致病菌。非感染性腹泻如乳糖不耐受、食物过敏等,使用抗生素可能加重症状。滥用阿莫西林可能导致耐药性、过敏反应或肠道菌群失衡,儿童尤其需谨慎。
腹泻患儿应优先补液预防脱水,可口服补液盐III调节电解质。母乳喂养需继续,配方奶喂养可暂时改用无乳糖配方。饮食以清淡易消化的米粥、面条为主,避免高糖高脂食物。若出现血便、持续高热、精神萎靡或尿量减少,需立即就医。家长切勿自行给儿童使用抗生素,所有药物均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