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脉造影是一种相对安全的检查手段,但存在极少数并发症风险。冠脉造影主要用于诊断冠心病,通过向冠状动脉注入造影剂并拍摄X光影像来评估血管狭窄程度。该检查的潜在风险主要包括造影剂过敏反应、血管损伤、肾功能损害、心律失常以及辐射暴露等。
多数情况下冠脉造影不会造成严重危害。检查前医生会评估患者过敏史和肾功能,使用低渗透压造影剂可降低过敏和肾损伤风险。术中严格无菌操作能减少感染概率,辐射剂量控制在安全范围内。术后压迫止血充分可避免血肿形成,适当补液有助于加速造影剂排泄。
少数情况下可能出现严重并发症。对碘造影剂过敏者可能发生过敏性休克,需立即肾上腺素抢救。导管操作可能导致冠状动脉夹层或穿孔,需要紧急介入处理。肾功能不全患者可能出现造影剂肾病,需要血液净化治疗。基础心脏病患者检查中可能诱发严重心律失常,需心电监护和除颤准备。长期多次接受检查者需警惕辐射累积效应。
接受冠脉造影后应密切观察穿刺部位有无出血或血肿,保持穿刺肢体制动。术后24小时内多饮水促进造影剂排泄,肾功能异常者需监测尿量。出现胸闷气促、皮疹瘙痒等症状需立即告知医护人员。日常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危险因素,保持低盐低脂饮食,规律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定期复查心电图和心脏超声。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存在轻微风险,主要包括造影剂过敏反应、短暂视力模糊、恶心呕吐等常见不良反应,严重并发症如过敏性休克概率极低。该检查需在专业眼科医师评估后开展,操作过程严格遵循无菌规范。
造影剂过敏反应是较典型的不良反应,轻度表现为皮肤瘙痒或荨麻疹,中度可能出现眼睑水肿或呼吸困难。使用非离子型低渗透压造影剂可降低过敏概率,检查前需详细询问过敏史并完成皮试。部分患者注射后出现一过性发热感或金属味,通常数分钟内自行缓解。
极少数情况下可能诱发严重并发症,包括喉头水肿、支气管痉挛等速发型过敏反应,多发生在注射后30分钟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存在小概率发生黄斑水肿加重,高度近视者需警惕视网膜脱离风险。检查室需配备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等急救药品,医护人员具备处理急症能力。
检查后建议观察30分钟再离院,24小时内避免强光刺激,多饮水促进造影剂排泄。出现持续眼痛、视力骤降或全身皮疹应及时返院。眼底造影仍是诊断视网膜血管性疾病的金标准,合理控制适应症和规范操作可最大限度规避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