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造影检查通常适用于疑似肾血管病变、肾肿瘤、肾积水、肾功能评估及移植肾监测等情况。主要有肾动脉狭窄筛查、肾占位性病变鉴别、尿路梗阻定位、慢性肾病分期评估、移植肾功能监测等适应症。
1、肾动脉狭窄筛查当患者出现难以控制的高血压或肾功能突然恶化时,需通过肾造影评估肾动脉是否存在狭窄。肾动脉狭窄可能导致肾脏血流灌注不足,表现为血压急剧升高或血肌酐水平异常。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能清晰显示血管狭窄程度,为后续血管成形术提供依据。
2、肾占位性病变鉴别超声或CT发现肾脏不明肿块时,肾造影可区分囊肿、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与恶性肿瘤。恶性肿瘤在造影中多表现为快速强化和早泄现象,而良性病变增强模式较均匀。对于小于3厘米的肾脏小肿瘤,造影有助于制定保留肾单位的手术方案。
3、尿路梗阻定位反复肾绞痛或超声提示肾积水患者需行肾造影明确梗阻部位。通过对比剂排泄过程可判断结石嵌顿位置、输尿管狭窄段或腔外压迫情况。完全性梗阻时可见造影剂截断征,部分梗阻则显示对比剂排泄延迟。
4、慢性肾病分期评估糖尿病或高血压患者出现蛋白尿时,肾造影能评估肾小球滤过功能及肾实质损害程度。通过测量对比剂清除率可计算肾小球滤过率,皮质变薄和肾盂形态改变提示慢性化病变。该检查对制定透析时机有重要参考价值。
5、移植肾功能监测肾移植术后出现肌酐升高或尿量减少时,需紧急肾造影排除血管并发症。可检测移植肾动脉吻合口狭窄、血栓形成等急性缺血情况,也能发现尿漏或输尿管梗阻等外科问题。定期造影随访有助于早期发现慢性排斥反应。
进行肾造影前需评估肾功能,血清肌酐超过正常值1.5倍时应谨慎选择低渗透压对比剂。检查后建议多饮水促进对比剂排泄,糖尿病患者需暂停二甲双胍类药物。存在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对比剂过敏史者应提前告知必要时进行预防性抗过敏治疗。妊娠期妇女除非危及生命的情况,否则应避免此项检查。
冠脉造影术后可能出现血管损伤、造影剂肾病、心律失常、穿刺部位出血或血肿、过敏反应等并发症。冠脉造影是一种通过向冠状动脉注入造影剂来检查血管状况的介入性检查方法,虽然安全性较高,但仍存在一定风险。
1、血管损伤导管在血管内行进过程中可能损伤血管内膜,导致血管痉挛、夹层或穿孔。轻度血管损伤通常表现为局部疼痛或轻微出血,严重时可引发大出血或血管闭塞。术后需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出现剧烈胸痛或血压骤降时应立即处理。血管损伤的治疗包括药物控制血压、血管修复手术等。
2、造影剂肾病造影剂可能对肾功能造成暂时性损害,尤其对于原有肾功能不全、糖尿病或脱水患者风险更高。表现为术后血清肌酐水平升高、尿量减少等症状。术前充分水化、使用等渗造影剂可降低风险。发生造影剂肾病时需限制肾毒性药物使用,必要时进行血液净化治疗。
3、心律失常导管刺激心脏或造影剂影响可能导致各种心律失常,包括室性早搏、房室传导阻滞甚至心室颤动。多数为一过性,严重心律失常需立即处理。术前纠正电解质紊乱、术中持续心电监护可预防严重后果。治疗措施包括药物复律、电复律或临时起搏器植入。
4、穿刺部位并发症股动脉或桡动脉穿刺处可能出现出血、血肿、假性动脉瘤或动静脉瘘。表现为局部肿胀、疼痛、瘀斑或血管杂音。术后加压包扎、制动患肢可预防并发症。小血肿可自行吸收,大血肿需穿刺抽吸或手术清除。假性动脉瘤可通过超声引导下压迫或注射凝血酶治疗。
5、过敏反应对造影剂过敏可能引发荨麻疹、支气管痉挛、喉头水肿甚至过敏性休克。轻度过敏表现为皮肤瘙痒或红斑,重度可出现呼吸困难、血压下降。术前询问过敏史、使用低渗造影剂可降低风险。发生过敏反应时需立即停用造影剂,给予抗组胺药、糖皮质激素或肾上腺素抢救。
冠脉造影术后应卧床休息,穿刺侧肢体保持伸直,避免剧烈活动。多饮水促进造影剂排泄,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或肿胀。出现胸闷、心悸、头晕等不适及时告知医护人员。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限制高盐高脂食物。保持情绪稳定,避免用力排便。遵医嘱按时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定期复查肾功能和心电图。术后1周内避免提重物和剧烈运动,发现异常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