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性食管炎是否严重需结合病情程度判断,轻症患者经规范治疗预后良好,重症可能引发严重并发症。真菌性食管炎的严重程度主要与感染范围、免疫状态、是否合并基础疾病等因素相关。
真菌性食管炎是由白色念珠菌等真菌感染引起的食管炎症,常见于免疫力低下人群。早期病变局限于黏膜表层时,患者可能仅表现为吞咽不适或轻微胸骨后疼痛,通过抗真菌药物治疗通常可完全康复。若未及时干预,真菌可能向深层组织浸润,导致食管溃疡、出血甚至穿孔,此时需住院进行静脉抗真菌治疗。
当患者存在艾滋病、糖尿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情况时,真菌感染易扩散至全身,可能诱发败血症或多器官功能衰竭。这类重症病例需在感染科指导下联合使用两性霉素B、伏立康唑等强效抗真菌药物,同时积极控制基础疾病。部分患者因食管狭窄需接受内镜下扩张术,极少数穿孔病例需外科手术修复。
真菌性食管炎患者应保持口腔卫生,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进食流质或软食以减少食管黏膜损伤。免疫力低下者需定期复查食管镜,监测血糖的糖尿病患者要严格控制饮食。治疗期间禁止擅自停用抗真菌药物,出现呕血、高热等症状须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