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淹溺可能导致窒息、脑损伤、肺部感染等多系统损害,严重时可危及生命。淹溺的危害主要有缺氧性损伤、继发感染、电解质紊乱、神经系统后遗症、多器官功能障碍等。
1、缺氧性损伤溺水后气道阻塞会导致急性缺氧,脑组织对缺氧耐受性差,4-6分钟即可造成不可逆损伤。患儿可能出现意识模糊、抽搐等症状,需立即清理呼吸道并进行心肺复苏。缺氧还可能引发心肌损伤,表现为心率失常或心功能下降。
2、继发感染污水吸入可导致吸入性肺炎,病原体包括细菌、真菌等。常见症状为发热、咳嗽、脓痰,严重者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部分患儿可能出现中耳炎、鼻窦炎等并发症,需使用头孢克洛干混悬剂、阿奇霉素颗粒等抗生素治疗。
3、电解质紊乱大量呛水可能稀释血液电解质浓度,引发低钠血症。表现为嗜睡、呕吐甚至惊厥,需监测血钠水平并限制液体摄入。海水淹溺则可能因高渗导致高钠血症,需缓慢纠正电解质失衡。
4、神经系统后遗症严重缺氧患儿可能遗留认知障碍、运动功能障碍等后遗症。早期表现为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后期可能出现癫痫发作,需长期进行康复训练并服用左乙拉西坦口服溶液等抗癫痫药物。
5、多器官功能障碍缺氧及炎症反应可导致急性肾损伤、肝功能障碍等。表现为少尿、黄疸等症状,需进行血液净化等支持治疗。部分患儿可能出现应激性溃疡,需使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保护胃肠黏膜。
家长发现儿童溺水后应立即将其移离水域,检查呼吸心跳,同时呼叫急救。存活患儿需住院观察72小时,监测生命体征及血氧饱和度。恢复期应保证充足营养,适当补充维生素D滴剂促进康复,定期进行神经系统评估。避免单独让儿童接近水域,游泳时需配备合格救生设备。
小儿淹溺后需进行血气分析、胸部影像学检查、电解质检测、神经系统评估及感染指标筛查等检查。淹溺可能导致缺氧、肺部损伤、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需根据临床表现选择针对性检查。
1、血气分析血气分析可评估患儿缺氧程度和酸碱平衡状态。淹溺后常出现低氧血症和代谢性酸中毒,动脉血氧分压低于60毫米汞柱提示严重缺氧。家长需配合医生完成采血,监测结果有助于判断是否需要机械通气支持。
2、胸部影像学胸部X线或CT能发现肺水肿、吸入性肺炎等病变。淡水淹溺者常见弥漫性肺泡浸润影,海水淹溺者多表现为局部实变。家长应注意安抚患儿保持安静配合检查,避免哭闹影响成像质量。
3、电解质检测通过静脉血检测钠、钾、氯等离子浓度。淡水淹溺可能引发稀释性低钠血症,海水淹溺易导致高钠血症。严重电解质紊乱可诱发心律失常,家长需关注患儿心率变化并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4、神经功能评估包括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和脑电图检查。缺氧性脑损伤患儿可能出现嗜睡、抽搐等症状,脑电图显示慢波活动增多。家长需记录患儿意识状态变化,为医生提供病情演变信息。
5、感染指标筛查检测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等炎症指标。污水淹溺可能继发肺部感染,表现为发热、咳脓痰。家长应观察患儿体温变化,配合医生留取痰液标本进行细菌培养。
淹溺患儿恢复期需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剧烈运动。饮食宜选择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少量多餐。注意观察有无咳嗽、呼吸困难等迟发性症状,定期复查肺功能。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接触冷空气刺激。心理上给予充分安抚,减轻溺水事件造成的恐惧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