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湿疹可选用糖皮质激素类药膏、钙调磷酸酶抑制剂、保湿修复剂、抗菌消炎制剂及中成药类外用制剂。具体选择需根据皮损特点、病程阶段及个体差异综合评估。
1、糖皮质激素:
适用于急性期红肿瘙痒明显的皮损,可快速抗炎止痒。弱效激素如氢化可的松适用于面部及儿童,中效激素如曲安奈德常用于躯干四肢,强效激素如丙酸氯倍他索仅限短期使用于肥厚性皮损。需注意长期使用可能导致皮肤萎缩等副作用。
2、钙调磷酸酶抑制剂:
如他克莫司软膏和吡美莫司乳膏,适用于面部、颈部等薄嫩部位及长期维持治疗。通过抑制免疫反应减轻炎症,无激素类副作用,但初期使用可能出现灼热感。
3、保湿修复剂:
含尿素、神经酰胺等成分的乳膏可修复皮肤屏障功能,如10%尿素软膏。适用于干燥脱屑期及缓解期日常护理,需每日多次涂抹,尤其在沐浴后立即使用效果更佳。
4、抗菌消炎制剂:
合并感染时可选用莫匹罗星软膏等抗生素药膏,含氯己定的复方制剂对渗液性皮损效果较好。需注意避免长期使用以防耐药性。
5、中成药制剂:
如青鹏软膏、丹皮酚软膏等具有清热燥湿功效,适用于轻度慢性湿疹。部分制剂含薄荷脑可缓解瘙痒,但过敏体质者需谨慎使用。
慢性湿疹患者日常需避免热水烫洗和搔抓,穿着纯棉透气衣物。饮食宜清淡,限制辛辣刺激及高组胺食物。沐浴后3分钟内涂抹保湿剂,冬季可使用加湿器维持环境湿度。若皮损面积扩大或出现脓性分泌物,应及时复诊调整治疗方案。规律作息和减压训练有助于减少复发。
胃酸抑制剂主要有奥美拉唑肠溶胶囊、雷贝拉唑钠肠溶片、泮托拉唑钠肠溶胶囊、法莫替丁片、铝碳酸镁咀嚼片等药物。
1、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属于质子泵抑制剂,能够抑制胃壁细胞分泌胃酸,适用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反流性食管炎等疾病。该药物需整粒吞服,不可咀嚼或压碎。长期使用可能引起头痛、腹泻等不良反应,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2、雷贝拉唑钠肠溶片雷贝拉唑钠肠溶片通过抑制胃酸分泌的最后环节发挥作用,用于治疗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食管反流病等。该药起效较快,抑酸效果持久。服用期间可能出现腹胀、皮疹等不适,肝功能异常者需慎用。
3、泮托拉唑钠肠溶胶囊泮托拉唑钠肠溶胶囊可选择性抑制胃壁细胞中的质子泵,减少胃酸分泌,适用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卓-艾综合征等疾病。该药物对肝药酶影响较小,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少。常见不良反应包括恶心、便秘等。
4、法莫替丁片法莫替丁片属于H2受体拮抗剂,通过阻断组胺对胃壁细胞的作用抑制胃酸分泌,用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反流性食管炎等疾病的治疗。该药抑酸作用较温和,可能出现头晕、乏力等副作用,肾功能不全者需调整剂量。
5、铝碳酸镁咀嚼片铝碳酸镁咀嚼片为抗酸药,可直接中和胃酸,缓解胃灼热、反酸等症状,适用于胃炎、胃食管反流病等。该药起效快但作用时间短,需重复给药。长期大量服用可能导致铝蓄积,肾功能不全者应避免长期使用。
使用胃酸抑制剂期间应避免饮酒及辛辣刺激性食物,规律饮食,少食多餐。反酸严重时可抬高床头睡眠。若出现持续腹痛、呕血、黑便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不同胃酸抑制剂作用机制和适应症有所差异,具体用药需在医生指导下根据病情选择,不可自行调整剂量或更换药物。同时应注意药物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定期复查以评估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