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患Graves病的概率相对较低,但该病是儿童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最常见的病因。Graves病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能与遗传因素、环境诱因、免疫系统异常等有关,典型表现为甲状腺肿大、眼球突出、心悸等症状。
儿童Graves病发病率明显低于成人,女性儿童患病率略高于男性。发病高峰集中在青春期,可能与激素水平变化有关。家族中有甲状腺疾病史的儿童患病风险会有所增加。环境因素如精神压力、病毒感染等也可能诱发疾病。部分患儿可能合并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如1型糖尿病。
极少数婴幼儿可能因母体甲状腺刺激免疫球蛋白通过胎盘转移导致暂时性Graves病。早产儿或低出生体重儿出现持续性甲状腺功能亢进时需警惕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这种情况与基因突变相关。某些药物如胺碘酮也可能引起儿童药源性甲状腺毒症。
建议家长定期监测儿童生长发育曲线,若出现多食消瘦、情绪易激惹、手抖等症状应及时就医。确诊需结合甲状腺功能检测和抗体检查。治疗需严格遵医嘱,避免自行调整抗甲状腺药物剂量。日常需保证充足营养摄入,限制含碘食物,避免剧烈运动诱发心律失常。
小儿抽动症的发病率相对较低,但近年来有逐渐增多的趋势。抽动症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主要表现为不自主的肌肉抽动和发声抽动,通常在儿童期发病。
抽动症在儿童中的发病率约为1%-3%,男孩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女孩。该病多在5-10岁发病,部分患儿在青春期后症状会有所缓解。抽动症的具体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可能与遗传因素、神经递质失衡、环境因素等有关。临床上常见的抽动表现包括眨眼、耸肩、清嗓子等,症状可时轻时重,受情绪、压力等因素影响。
虽然抽动症发病率不高,但家长仍需重视。若发现孩子出现不自主的抽动症状,建议带孩子到儿科或神经内科就诊。医生会根据症状特点、持续时间等进行诊断,必要时可能建议脑电图等检查。对于确诊的患儿,治疗上可采用行为疗法、心理疏导等非药物干预,严重者可考虑药物治疗。日常生活中,家长应给予孩子更多理解和支持,避免过度关注抽动症状,帮助孩子建立规律作息,减少精神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