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得急性荨麻疹一般1-24小时可自行消退,部分可能持续1-7天,具体时间与病情严重程度、过敏原接触情况以及是否及时干预有关。
急性荨麻疹的病程通常较短,皮肤风团和瘙痒在脱离过敏原后可能数小时内缓解。轻度患儿仅局部出现红斑或风团,无发热、呼吸困难等全身症状,这类情况多在1-6小时消退。若反复接触过敏原或未及时处理,症状可能持续12-24小时,表现为风团此起彼伏但无进行性加重。少数患儿因过敏反应较强或合并感染等因素,症状可能持续2-7天,伴随血管性水肿或胃肠道不适,需药物干预控制炎症反应。病程超过6周则可能转为慢性荨麻疹,需进一步排查病因。
患儿发病期间应避免抓挠皮肤,穿着宽松棉质衣物减少摩擦。家长需记录每日饮食和环境接触史,暂停食用海鲜、坚果等易致敏食物。若出现眼睑肿胀、声音嘶哑或喘息,应立即就医。恢复期可冷敷患处缓解瘙痒,遵医嘱使用氯雷他定糖浆、西替利嗪滴剂等抗组胺药物,避免自行调整剂量。
急性荨麻疹一般不需要打氨基酸。急性荨麻疹的治疗以抗过敏药物为主,氨基酸注射液并非常规治疗手段,仅适用于合并严重营养不良或特定代谢异常的患者。
急性荨麻疹多由过敏原触发,如食物、药物或昆虫叮咬,典型表现为皮肤风团伴瘙痒。治疗首选第二代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片、西替利嗪滴剂,严重者可短期使用泼尼松片。氨基酸注射液主要用于纠正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对荨麻疹的免疫调节作用有限。若无低蛋白血症等明确指征,盲目输注氨基酸可能增加代谢负担。
极少数情况下,长期慢性荨麻疹患者若因严重胃肠道过敏导致营养吸收障碍,可能需在医生评估后补充氨基酸。但需同步进行过敏原检测和肠内营养支持,单纯依赖氨基酸注射无法解决根本问题。
急性荨麻疹发作期间应避免搔抓,穿着宽松棉质衣物,记录可疑诱因。若出现喉头水肿、呼吸困难等严重过敏反应,须立即就医。日常可补充维生素C和钙剂帮助降低血管通透性,但需与抗组胺药物间隔2小时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