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被动物咬伤后需紧急接种狂犬疫苗,但需在医生严格评估下使用。狂犬疫苗对孕妇并非绝对禁忌,但需权衡感染风险与潜在药物影响,主要处理方式有伤口处理、被动免疫制剂注射、疫苗选择调整、严密妊娠监测、产后随访。
1、伤口处理立即用肥皂水与流动清水交替冲洗伤口15分钟以上,再用碘伏消毒。深部伤口需彻底清创,避免缝合。伤口处理可降低病毒载量,是预防狂犬病的关键步骤。孕妇操作时需注意避免剧烈动作引发宫缩。
2、被动免疫制剂人狂犬病免疫球蛋白需在伤口周围浸润注射,剩余剂量肌肉注射。该制剂能快速中和病毒,但需避开腹部注射。孕妇使用前需评估过敏史,注射后监测血压与胎心变化。
3、疫苗选择调整优先选用人二倍体细胞疫苗等不良反应较少的灭活疫苗。接种方案可采用2-1-1法或5针法,避免与其他疫苗同时接种。接种期间出现宫缩、阴道出血等需立即停药。
4、妊娠监测接种后每两周进行产科超声检查,重点观察胎儿生长发育指标。同步监测孕妇体温、宫缩频率及抗体水平。出现先兆流产症状时需联合产科与感染科会诊。
5、产后随访分娩后需检测新生儿脐带血抗体滴度,母乳喂养者需评估乳汁病毒RNA。婴儿出生后6个月内需定期神经行为评估,记录疫苗接种后远期影响。
孕妇接种期间应保持充足休息,每日饮水2000毫升以上,饮食增加优质蛋白与维生素摄入。避免剧烈运动与高温环境,接种部位出现红肿可用冷敷缓解。所有治疗均需在传染病专科医院完成,禁止自行调整用药方案。产后42天复查时应重点评估疫苗对哺乳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