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外耳道炎可通过热敷、红外线照射、超短波治疗等方式进行物理治疗。
热敷能够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肿胀,使用温热毛巾敷于患侧耳部,温度控制在40-45摄氏度,每次持续10-15分钟,每日重复进行2-3次。红外线照射具有消炎镇痛作用,波长范围为760纳米至1毫米,照射距离30-50厘米,每次治疗15-20分钟。超短波治疗采用高频电磁波作用于患处,通过热效应和非热效应减轻炎症,电极板置于耳部前后,输出功率20-40瓦,治疗时间8-12分钟。这些物理治疗方法能够改善局部微循环,增强组织代谢,促进炎症消退。
治疗期间应保持耳道干燥清洁,避免游泳或耳部进水,勿自行掏挖耳道。
小孩发烧物理降温一般需要30分钟到2小时见效,具体时间与体温高低、降温方式及个体差异有关。
物理降温是通过传导散热原理帮助体温下降,常用方法包括温水擦浴、退热贴、冰袋冷敷等。体温在38.5摄氏度以下时,温水擦拭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处,配合多饮水,多数30-60分钟可观察到体温下降0.5-1摄氏度。使用退热贴时,额头与太阳穴部位需持续贴敷40-80分钟才能发挥最佳效果。若体温超过39摄氏度,采用冰袋冷敷需配合温水擦浴,通常需要1-2小时才能使体温降至安全范围。物理降温期间需每15分钟复测体温,避免过度降温导致寒战。环境温度应保持在24-26摄氏度,衣着以纯棉透气为主。擦拭用水温度建议控制在32-34摄氏度,过冷可能引起毛细血管收缩反而不利散热。
物理降温期间家长需密切观察儿童精神状态,若出现持续高热、抽搐、意识模糊等情况应立即就医。降温后建议补充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保持每日尿量不少于6-8次。恢复期饮食宜选择小米粥、南瓜泥等易消化食物,避免高蛋白高脂肪饮食加重代谢负担。体温稳定后24小时内应避免剧烈运动,保证充足睡眠有助于免疫系统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