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肺炎不一定要输液,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选择治疗方法。
小儿肺炎的治疗方法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一般治疗主要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适当增加水分摄入,避免剧烈运动。药物治疗中,轻症患儿可口服阿莫西林颗粒、头孢克洛干混悬剂或阿奇霉素干混悬剂等抗生素,伴有咳嗽症状时可使用氨溴索口服溶液或小儿止咳糖浆。对于高热患儿可选用布洛芬混悬液退热。物理治疗包括拍背排痰、雾化吸入等辅助措施。重症肺炎或口服药物效果不佳时,需静脉输注抗生素如注射用头孢曲松钠、注射用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等,同时配合氧疗等支持治疗。
患儿应保持清淡饮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注意休息并遵医嘱完成全程治疗。
小孩发烧一般不建议直接输液,多数情况下可通过口服药物和物理降温缓解。只有当出现持续高热不退、严重脱水或无法口服药物等特殊情况时,才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考虑输液治疗。
儿童发热是机体对抗感染的常见反应,体温在38.5摄氏度以下时通常无须特殊处理。适当减少衣物、保持环境通风、多饮温水有助于散热。体温超过38.5摄氏度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混悬液或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这两种药物能有效退热且适合儿童服用。同时用温水擦拭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处可辅助降温。多数病毒性感染引起的发热会在3天内逐渐缓解。
需输液的情况包括呕吐腹泻导致重度脱水、细菌感染需静脉用抗生素、持续40摄氏度以上超高热等危急状况。例如化脓性扁桃体炎合并吞咽困难时,可能需要输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但输液存在血管刺激、过敏反应等风险,且可能影响儿童免疫系统发育,须严格评估适应证。临床数据显示90%以上的儿童发热可通过口服给药控制。
家长应密切观察患儿精神状态、饮水量和排尿情况。若发热伴随嗜睡、抽搐、皮肤瘀斑或尿量明显减少,须立即就医。日常可准备电子体温计和退热贴备用,避免过度包裹衣物。发热期间宜选择小米粥、苹果泥等易消化食物,维持充足水分摄入有助于代谢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