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腹泻可通过调整喂养方式、补充口服补液盐、使用益生菌、观察伴随症状、必要时就医等方式处理。腹泻通常由喂养不当、病毒感染、细菌感染、乳糖不耐受、过敏反应等原因引起。
1、调整喂养方式:
母乳喂养婴儿应继续哺乳,母亲需避免进食生冷油腻食物。配方奶喂养可暂时改为低乳糖或无乳糖配方,少量多次喂哺。已添加辅食的婴儿需暂停新食材,给予米汤、苹果泥等易消化食物。
2、补充口服补液盐:
使用标准口服补液溶液预防脱水,每次排便后补充10毫升/公斤体重。避免自制糖盐水,市售补液盐能精准补充钠、钾、葡萄糖等电解质。若出现尿量减少、口唇干燥等脱水表现需增加补液量。
3、使用益生菌:
枯草杆菌、布拉氏酵母菌等益生菌可调节肠道菌群平衡,缩短腹泻病程。需选择婴幼儿专用剂型,避免与抗生素同服。益生菌对病毒性腹泻效果显著,细菌性腹泻需配合医生指导用药。
4、观察伴随症状:
注意记录排便次数、性状及伴随症状。若出现血便、持续呕吐、高热或嗜睡,可能提示细菌感染或重度脱水。轮状病毒腹泻常伴喷射状呕吐,过敏性腹泻多见皮疹和肛周红肿。
5、必要时就医:
腹泻超过3天无改善,或出现拒食、眼窝凹陷、皮肤弹性下降等中重度脱水表现需及时就诊。医生可能根据情况开具蒙脱石散、消旋卡多曲等止泻药物,细菌感染时需使用特定抗生素治疗。
护理期间保持臀部清洁干燥,每次便后用温水清洗并涂抹护臀霜。注意奶瓶餐具消毒,家庭成员需规范洗手。可顺时针按摩婴儿腹部促进肠蠕动,避免腹部受凉。观察体重变化,若持续下降需评估营养状况。母乳喂养母亲应保持饮食清淡,适当增加饮水量。恢复期逐步过渡至正常饮食,优先添加富含钾的香蕉、土豆等食物。
宝宝拉肚子伴低烧可能由病毒感染、细菌感染、饮食不当、乳糖不耐受或药物反应引起。
1、病毒感染:
轮状病毒、诺如病毒等肠道病毒感染是婴幼儿腹泻伴低热的常见原因。病毒通过粪口途径传播,损伤肠黏膜导致水样便,同时激活免疫系统引发低热。需注意补液防脱水,必要时使用蒙脱石散等肠道黏膜保护剂。
2、细菌感染:
沙门氏菌、志贺氏菌等细菌性肠炎常伴随38℃以下发热。细菌毒素刺激肠道蠕动加快,同时产生内源性致热原。确诊需粪便培养,轻症可口服补液盐,中重度需抗生素治疗。
3、饮食不当:
过早添加辅食、食物过敏或进食不洁食物可能引发胃肠功能紊乱。未消化的食物残渣增加肠道渗透压,发酵产热导致低烧。建议暂停新添加的辅食,母乳喂养者母亲需忌口辛辣刺激食物。
4、乳糖不耐受:
继发性乳糖酶缺乏时,未分解的乳糖在肠道发酵产气、产酸,刺激肠壁出现水样酸臭便。低热可能与肠道炎症反应有关。可暂时改用无乳糖配方奶粉,配合益生菌调节菌群。
5、药物反应:
某些抗生素使用后可能引起肠道菌群失调,出现药物相关性腹泻。代谢产物蓄积可能导致低热,通常停药后症状缓解。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方案。
保持臀部清洁干燥,每次便后用温水清洗并涂抹护臀霜。母乳喂养继续坚持,配方奶喂养可适当稀释。补充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米汤、苹果泥等低渣饮食有助于恢复。若出现精神萎靡、尿量减少、高热不退或血便等情况需立即就医。注意餐具消毒与手卫生,腹泻期间避免去公共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