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空腔脏器破裂最主要的临床表现是突发剧烈腹痛、腹膜刺激征、休克、肠鸣音减弱或消失、伴随恶心呕吐。
1、突发剧烈腹痛:
脏器破裂后内容物外溢刺激腹膜,疼痛常始于破裂部位并迅速扩散至全腹。胃十二指肠穿孔多表现为上腹刀割样痛,小肠破裂疼痛以中腹部为主,结肠破裂则以下腹钝痛为特征。疼痛程度与破裂口大小、内容物流出量呈正相关。
2、腹膜刺激征:
典型表现为腹部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三联征。胃液、胆汁等化学性刺激可使腹肌呈板状强直,肠内容物刺激多导致局部肌卫。随着腹腔感染发展,腹膜刺激征会从病灶区向全腹蔓延。
3、休克表现:
大量消化液、食物残渣或粪便进入腹腔引发严重炎症反应,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有效循环血量锐减。患者出现面色苍白、脉搏细速、血压下降等休克征象,严重者可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
4、肠鸣音减弱:
腹腔炎症刺激导致肠管麻痹,听诊肠鸣音明显减弱或完全消失。该体征具有重要诊断价值,约85%的空腔脏器破裂患者在发病1小时内即出现肠鸣音异常。
5、伴随消化道症状:
多数患者会出现反射性恶心呕吐,胃十二指肠破裂者可呕出血性液体。后期因肠麻痹可能出现腹胀、肛门停止排气排便,部分结肠破裂患者可见血便。
发生腹部空腔脏器破裂需绝对禁食禁水,采取屈膝卧位减少腹膜刺激,避免使用镇痛药物掩盖病情。建议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在转运过程中注意监测脉搏、血压等生命体征。术后恢复期应循序渐进调整饮食,从流质过渡到低渣饮食,适当补充蛋白质促进组织修复,避免过早摄入粗纤维食物。康复阶段可进行腹式呼吸训练帮助腹腔粘连松解,但三个月内禁止提重物或剧烈运动。
耳膜破裂可能与外伤、感染、气压伤等因素有关。
耳膜破裂常见于外力直接作用于耳部,如掏耳过深、掌击耳部或异物刺入。中耳炎反复发作时,脓液积聚也可能腐蚀鼓膜。乘坐飞机或潜水时,若咽鼓管功能异常导致中耳内外压力失衡,可能引发气压性损伤。典型表现为突发耳痛、听力下降、耳鸣,部分患者会出现耳道流血或液体渗出。
预防耳膜破裂需避免自行掏耳,游泳时佩戴耳塞防护,感冒期间不宜乘坐飞机或潜水。出现耳部不适症状应及时到耳鼻喉科就诊,通过耳镜检查明确损伤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