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骤停的三联疗法主要包括心肺复苏、电除颤和药物治疗三种关键措施。
1、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是心脏骤停抢救的基础措施,通过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维持患者血液循环和氧气供应。标准心肺复苏要求按压深度5-6厘米,频率100-120次/分钟,按压与通气比为30:2。高质量心肺复苏能显著提高患者存活率,为后续治疗争取时间。
2、电除颤:
电除颤适用于心室颤动或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导致的心脏骤停。自动体外除颤仪应在发现心脏骤停后尽早使用,首次除颤能量选择120-200焦耳。除颤后应立即恢复心肺复苏,2分钟后评估心律。早期电除颤是提高室颤患者存活率的关键因素。
3、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肾上腺素、胺碘酮等药物。肾上腺素每3-5分钟静脉注射1毫克,可增强心肌收缩力和提高冠脉灌注压。胺碘酮用于顽固性室颤,首剂300毫克静脉推注。药物治疗需在心肺复苏和电除颤基础上进行,不能替代基本生命支持。
心脏骤停抢救需要团队协作,除三联疗法外还需注意气道管理、持续心电监护等措施。抢救过程中要避免中断胸外按压,同时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心脏骤停后治疗还包括目标体温管理、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等综合措施,以改善患者神经功能预后。建议公众学习基本生命支持技能,掌握自动体外除颤仪使用方法,这对提高院外心脏骤停抢救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
心脏骤停可能与高钾血症有关。高钾血症是指血清钾浓度超过正常范围,严重时可导致心律失常甚至心脏骤停。高钾血症引起心脏骤停的原因主要有钾离子影响心肌电生理、肾功能异常导致钾排泄减少、药物副作用、代谢性酸中毒以及组织损伤释放大量钾离子。
1、钾离子影响心肌电生理高钾血症时,细胞外钾离子浓度升高会改变心肌细胞静息电位,导致心肌细胞兴奋性异常。初期可能表现为T波高尖,随着血钾进一步升高会出现PR间期延长、QRS波增宽等心电图改变。严重高钾血症可抑制心肌传导系统,诱发心室颤动或心脏停搏。这种情况需立即静脉注射葡萄糖酸钙稳定心肌细胞膜,并使用胰岛素和葡萄糖促进钾离子向细胞内转移。
2、肾功能异常导致钾排泄减少慢性肾脏病患者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远端肾小管排钾功能受损,容易发生高钾血症。这类患者可能同时存在代谢性酸中毒,进一步加重高钾状态。临床表现为肌无力、心律失常等症状。治疗需限制高钾饮食,使用聚苯乙烯磺酸钠等阳离子交换树脂促进肠道排钾,必要时进行血液透析。
3、药物副作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保钾利尿剂、非甾体抗炎药等药物可能干扰肾脏排钾功能。特别是肾功能不全患者联合使用这些药物时,发生高钾血症风险显著增加。临床需监测血钾水平,必要时调整药物方案。出现严重高钾血症时可使用沙丁胺醇雾化吸入促进钾离子细胞内转移。
4、代谢性酸中毒代谢性酸中毒时氢离子进入细胞内交换钾离子外流,导致血钾升高。常见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乳酸酸中毒等状况。患者除原发病症状外,可能出现心律失常等表现。治疗需纠正酸中毒,静脉滴注碳酸氢钠溶液,同时处理原发疾病。
5、组织损伤释放大量钾离子严重创伤、横纹肌溶解、肿瘤溶解综合征等情况可导致大量细胞内钾离子释放入血。患者除高钾血症表现外,常伴有肌痛、茶色尿等症状。需积极补液利尿促进钾排出,必要时进行血液净化治疗。同时需监测肌酸激酶、尿酸等指标。
预防高钾血症相关心脏骤停需定期监测血钾水平,特别是慢性肾脏病、心力衰竭患者。避免高钾饮食,谨慎使用可能升高血钾的药物。出现乏力、心悸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降钾树脂、胰岛素治疗或血液净化等措施。日常生活中应保持适度运动,控制血压血糖,定期进行肾功能检查,发现异常及时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