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卵排斥在医学上称为免疫性不孕,主要表现为反复自然流产或长期不孕。精卵排斥可能由抗精子抗体阳性、抗卵子抗体阳性、生殖道黏膜免疫异常、同种免疫反应异常、自身免疫疾病等因素引起。建议出现相关症状时及时就医检查。
1、抗精子抗体阳性抗精子抗体阳性是精卵排斥的常见原因,男女双方均可产生。男性可能因输精管结扎或生殖道感染导致血睾屏障破坏,使精子抗原暴露引发免疫反应。女性生殖道黏膜可能将精子识别为异物产生抗体。临床表现为精子活力下降、精子凝集现象,可通过免疫抑制剂治疗。常用药物包括泼尼松、地塞米松等糖皮质激素。
2、抗卵子抗体阳性抗卵子抗体可干扰卵子透明带功能,阻碍精子穿透和受精过程。多见于卵巢手术史、盆腔感染或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症状表现为卵子质量下降、受精率降低,部分患者伴有月经紊乱。治疗需结合免疫调节和辅助生殖技术,必要时使用环孢素等免疫调节剂。
3、生殖道黏膜免疫异常生殖道局部免疫系统过度活跃可能导致精卵排斥。女性宫颈黏液中含有过量免疫球蛋白时,会阻碍精子通过宫颈管。男性精浆中免疫因子异常也会影响精子功能。这类患者往往没有明显不适,仅表现为不孕,可通过宫颈黏液检查和精浆生化分析确诊。
4、同种免疫反应异常夫妻双方组织相容性抗原过于相似时,母体可能无法产生必要的免疫耐受,导致胚胎被当作异物排斥。这种情况常见于近亲婚配或多次流产史患者,临床表现为早期胚胎停育。治疗上可采用淋巴细胞免疫疗法,必要时考虑供精或供卵。
5、自身免疫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抗磷脂抗体综合征等自身免疫疾病患者常伴有生殖免疫异常。这些疾病可能引起血管炎和血栓形成,导致胎盘供血不足。症状包括反复流产、胎儿生长受限等。治疗需在风湿免疫科指导下使用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等药物。
对于疑似精卵排斥的夫妇,建议双方共同进行生殖免疫学检查,包括抗精子抗体检测、抗子宫内膜抗体检测等。日常生活中应避免生殖道感染,保持规律作息,适当补充维生素E和硒等抗氧化剂。治疗期间需遵医嘱定期复查免疫指标,根据检查结果调整治疗方案。若自然受孕困难,可考虑人工授精或试管婴儿等辅助生殖技术。
阴超主要通过观察卵泡大小、形态及盆腔积液变化来判断卵子是否排出。卵子排出后,成熟卵泡会消失或塌陷,可能伴随少量盆腔积液。
阴超检查中,卵泡直径达到18-25毫米时通常提示即将排卵。排卵前卵泡呈圆形、壁薄且透声好,临近排卵时可能出现卵丘征象。排卵后原成熟卵泡区域可能显示为不规则低回声或完全消失,部分女性可见直径3-8毫米的盆腔积液,这些积液是卵泡液流入盆腔所致。部分情况下可能观察到黄体形成,表现为卵巢内边界不清的低回声结构。
极少数情况下,卵泡可能发生黄素化而不破裂,此时卵泡持续存在但不排卵。有些女性排卵后盆腔积液吸收较快,阴超可能难以观察到典型表现。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因卵泡发育异常,可能干扰排卵判断。子宫内膜异位症或盆腔粘连也可能导致积液表现不典型。
建议在医生指导下结合基础体温、宫颈黏液变化及激素检测综合判断排卵情况。检查前应排空膀胱,检查时间以月经周期第10-12天开始为宜,需按医嘱重复监测。若发现排卵异常,需进一步检查内分泌或输卵管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