荨麻疹长满全身可通过避免搔抓、冷敷缓解瘙痒、口服抗组胺药物、注射糖皮质激素、静脉输注免疫球蛋白等方式治疗。荨麻疹通常由食物过敏、药物过敏、感染、物理刺激、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原因引起。
1、避免搔抓荨麻疹发作时皮肤会出现风团伴剧烈瘙痒,搔抓可能加重皮肤损伤并诱发继发感染。建议穿宽松棉质衣物减少摩擦,剪短指甲避免无意识抓挠。若儿童患病,家长需用玩具或游戏转移其注意力。
2、冷敷缓解瘙痒用毛巾包裹冰袋冷敷患处5-10分钟可收缩血管减轻肿胀,降低组胺释放速度。注意避免直接接触冰块导致冻伤,每日可重复进行3-4次。冷敷后涂抹炉甘石洗剂能增强止痒效果。
3、口服抗组胺药物氯雷他定片可阻断H1受体缓解过敏反应,适用于花粉或尘螨诱发的荨麻疹。西替利嗪滴剂适合儿童服用,能减轻夜间瘙痒改善睡眠。依巴斯汀片对慢性荨麻疹效果显著,但可能引起嗜睡需遵医嘱调整剂量。
4、注射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用于急性重症荨麻疹,可快速抑制炎症介质释放。甲泼尼龙琥珀酸钠需静脉给药,适用于伴有喉头水肿的全身性反应。使用不超过3-5天,需监测血糖和血压变化。
5、静脉输注免疫球蛋白针对自身免疫性荨麻疹患者,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可调节Th1/Th2细胞平衡。需在医疗机构监护下缓慢输注,可能发生头痛或发热等副作用。治疗期间需定期检测免疫球蛋白A水平。
荨麻疹发作期间应记录每日饮食和接触物,帮助识别过敏原。避免食用海鲜、坚果等高风险致敏食物,室内保持通风干燥。穿着透气衣物减少汗液刺激,洗澡水温不超过38℃。若出现呼吸困难或意识改变需立即急诊处理,慢性荨麻疹患者建议定期复查过敏原筛查。
全身长满痱子伴随发热可通过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冷敷降温、遵医嘱使用药物、调整环境温湿度、及时就医等方式缓解。痱子通常由汗腺堵塞、高温高湿环境、衣物摩擦、皮肤敏感、继发感染等原因引起。
1、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每日用温水轻柔清洗患处,避免使用碱性肥皂或过度搓洗。清洗后轻轻拍干水分,可局部涂抹炉甘石洗剂帮助收敛止痒。选择纯棉透气衣物,避免紧身或化纤材质加重汗液滞留。若为婴幼儿,家长需及时更换汗湿衣物并检查尿布区域。
2、冷敷降温用凉毛巾冷敷发热部位5-10分钟,重复进行可缓解灼热感。冷敷后涂抹薄层氧化锌软膏保护皮肤屏障。避免直接使用冰块以防冻伤,儿童冷敷时家长需全程监护。若体温超过38.5摄氏度,可遵医嘱口服对乙酰氨基酚片退热。
3、遵医嘱使用药物瘙痒明显时可短期外用氢化可的松乳膏减轻炎症反应。继发细菌感染时需使用莫匹罗星软膏等抗生素药膏。严重泛发性痱子可口服氯雷他定片抗过敏。所有药物均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婴幼儿用药需严格遵循儿科剂量。
4、调整环境温湿度保持室内温度在24-26摄氏度,湿度控制在50%-60%。使用空调或风扇促进空气流通,但避免冷风直吹皮肤。睡眠时选择竹纤维凉席等透气寝具,婴幼儿推车需配备遮阳通风装置。
5、及时就医若发热持续超过24小时、出现脓疱或皮肤溃烂、伴随寒战嗜睡等症状,需立即就诊皮肤科或儿科。医生可能进行血常规检查排除其他感染性疾病,严重者需静脉补液或系统性抗感染治疗。
日常应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大量出汗,高温时段减少外出。饮食宜清淡,多补充水分和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如猕猴桃。婴幼儿需每日检查皮肤皱褶部位,沐浴后使用无香精保湿乳。出现痱子后切忌抓挠,指甲保持短而圆钝。若反复发作,建议排查是否存在特应性皮炎等基础皮肤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