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瘤手术一般采用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具体方式需根据肿瘤大小、位置及患者身体状况决定。
局部麻醉适用于位置表浅、范围较小的牙瘤,常用药物包括利多卡因注射液、阿替卡因肾上腺素注射液等,通过阻滞神经传导实现术区无痛。该方式操作简便且恢复快,但可能因患者紧张或痛阈较低导致镇痛不全。全身麻醉则用于复杂牙瘤、儿童或存在严重焦虑的患者,常用静脉麻醉药如丙泊酚注射液配合吸入麻醉药七氟烷,由麻醉医师全程监测生命体征。全身麻醉能确保患者无意识无痛感,但存在术后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风险,需严格评估心肺功能。部分病例可能采用局部麻醉联合镇静技术,在保留自主呼吸的同时减轻患者紧张情绪。
术后应保持口腔剧烈运动,避免过硬过热饮食刺激创面,使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预防感染。麻醉完全消退前禁止进食以防误吸,出现持续出血或剧烈疼痛需及时复诊。术前需如实告知麻醉医师过敏史及用药史,糖尿病患者需调整降糖方案,高血压患者应控制血压平稳。术后24小时内避免驾驶或高空作业,全身麻醉患者需家属陪同离院。
胸腔微创手术一般不建议局部麻醉,通常采用全身麻醉或硬膜外麻醉联合镇静的方式。胸腔微创手术涉及胸腔内器官操作,局部麻醉难以达到完全镇痛和肌肉松弛的要求。
胸腔微创手术需要在胸壁上建立操作通道,可能牵拉肋间神经或刺激胸膜,局部麻醉无法阻断深部组织的痛觉传导。手术过程中需保持患者绝对制动,避免因咳嗽、体动影响操作精度,局部麻醉难以满足这一要求。对于肺部楔形切除、纵隔肿瘤切除等简单操作,部分医疗机构尝试在硬膜外麻醉基础上辅以局部浸润麻醉,但需严格评估患者心肺功能及手术复杂度。
特殊情况下如高龄、严重心肺功能不全患者,经多学科评估后可考虑局部麻醉联合镇静方案。这类患者对全身麻醉耐受性差,但需接受手术时间短、创伤极小的操作,如胸腔积液引流或胸膜活检。实施时需备有紧急气管插管设备,麻醉医师全程监测生命体征,随时准备转为全身麻醉。
术后建议保持半卧位减轻胸部张力,避免剧烈咳嗽或突然体位变化。早期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呼吸训练促进肺复张,饮食选择高蛋白、易消化食物帮助创口修复。若出现发热、切口渗液或呼吸困难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