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心肌炎的严重程度因人而异,多数患者病情较轻,少数可能出现严重并发症。慢性心肌炎主要由病毒感染、自身免疫反应等因素引起,表现为心悸、胸闷、乏力等症状,需结合具体病情评估严重性。
慢性心肌炎患者若未出现心脏扩大、心力衰竭等并发症,通常病情相对稳定,通过规范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可有效控制症状。这类患者需定期复查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遵医嘱使用辅酶Q10、曲美他嗪等营养心肌药物,避免剧烈运动及情绪波动。部分患者可能因长期心肌损伤导致心肌纤维化,但进展速度较缓慢。
部分慢性心肌炎患者可能发展为扩张型心肌病,出现顽固性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此类患者需严格限制体力活动,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延缓病情进展,必要时需植入心脏起搏器或进行心脏移植手术。妊娠、酗酒、持续感染等因素可能加速疾病恶化。
慢性心肌炎患者应保持低盐低脂饮食,适当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避免吸烟饮酒。可进行散步、太极等低强度运动,每周3-5次,每次不超过30分钟。注意监测血压、心率变化,出现气促加重、下肢水肿等症状需立即就医。冬季注意保暖,预防呼吸道感染,疫苗接种前需咨询心内科医生。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可通过中药汤剂、针灸疗法、推拿按摩等中医治疗方式干预。
中医认为该病多因外感邪毒内侵心脉所致,治疗以益气养阴、活血通络为主。常用方剂包括生脉饮、炙甘草汤、参附注射液等,生脉饮由人参、麦冬、五味子组成,可改善心肌供血;炙甘草汤含炙甘草、生姜、大枣,能调节心律;参附注射液具有抗病毒和心肌保护作用。针灸常选取内关、膻中、心俞等穴位,通过刺激经络调节心脏功能。小儿推拿可采用清心经、揉内关等手法,配合捏脊疗法增强体质。部分患儿需结合耳穴压豆治疗,选取心、交感等耳部反射区。
治疗期间需避免剧烈运动,保持充足睡眠,饮食宜清淡并适量食用莲子、百合等养心食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