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影检查是一种通过注射造影剂来增强影像清晰度的医学检查方法,常用于诊断血管、器官等病变。检查前需注意空腹、过敏史、药物使用、肾功能评估及心理准备。
1、空腹准备:造影检查通常要求患者在检查前4-6小时禁食,尤其是腹部造影,以避免食物残渣干扰影像清晰度。空腹还能减少造影剂引起的恶心、呕吐等不适反应。检查前可适量饮水,但需遵医嘱。
2、过敏史告知:造影剂可能引发过敏反应,患者需提前告知医生是否有碘过敏史或其他药物过敏史。对于有过敏史的患者,医生可能会采取预防措施,如使用抗组胺药物或选择非碘造影剂。
3、药物调整:某些药物可能影响造影检查结果或增加风险,如二甲双胍、利尿剂等。患者需提前告知医生正在服用的药物,并根据医嘱调整用药。检查后也需关注药物是否需要恢复或调整。
4、肾功能评估:造影剂可能对肾脏造成负担,尤其是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检查前需进行肾功能评估,包括血肌酐、尿素氮等指标。对于肾功能异常的患者,医生可能会调整造影剂剂量或选择其他检查方式。
5、心理准备:造影检查可能让部分患者感到紧张或焦虑,尤其是首次接受检查者。患者可通过深呼吸、放松训练等方式缓解紧张情绪。检查过程中,医护人员也会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确保检查顺利进行。
造影检查后,患者需注意多饮水以促进造影剂排出,避免剧烈运动,并观察是否有过敏反应或其他不适。饮食上可适当增加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柑橘类水果,以增强身体抗氧化能力。同时,保持良好的作息和心态,有助于身体恢复。若出现异常症状,需及时就医。
胃部造影是通过口服造影剂后利用X线或CT成像观察胃部形态和功能的检查方法,主要用于诊断胃溃疡、胃炎、胃肿瘤等疾病。
胃部造影检查前需要空腹,医生会让患者服用硫酸钡等造影剂,这种物质能附着在胃黏膜表面并在X线下显影。检查过程中患者需按指令变换体位,使造影剂均匀覆盖胃壁。通过不同角度的X线摄片或动态CT扫描,可以清晰显示胃的轮廓、蠕动情况以及是否存在充盈缺损、龛影等异常表现。胃部造影能发现直径较小的早期病变,对胃下垂、贲门失弛缓症等功能性疾病也有较高诊断价值。检查过程通常需要15-30分钟,多数患者仅会感到轻微腹胀。
检查后应多饮水促进造影剂排泄,2天内可能出现白色大便属正常现象。若检查中发现可疑病变,可能需进一步进行胃镜或病理活检。胃部造影不适合肠梗阻、消化道穿孔及严重便秘患者,孕妇也应避免此项检查。检查后出现持续腹痛、呕吐等症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