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结石发炎通常需要药物联合手术治疗,治疗方法主要有解痉止痛、抗生素治疗、胆囊切除术、胆总管探查术、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胆结石发炎多由胆囊管梗阻合并细菌感染引起,典型表现为右上腹剧痛、发热、黄疸。
1、解痉止痛胆绞痛发作时可使用山莨菪碱、间苯三酚等药物缓解平滑肌痉挛,疼痛剧烈者可短期使用布洛芬等非甾体抗炎药。此类药物通过阻断胆碱能受体或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发挥作用,但须注意青光眼、前列腺增生患者禁用抗胆碱药,消化道溃疡患者慎用非甾体抗炎药。
2、抗生素治疗急性胆囊炎需经验性使用头孢哌酮舒巴坦、莫西沙星等广谱抗生素,严重感染可联用甲硝唑覆盖厌氧菌。抗生素疗程通常持续7-10天,治疗期间需监测肝功能及感染指标。细菌培养结果回报后应根据药敏调整用药方案。
3、胆囊切除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胆结石合并反复炎症的首选术式,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手术时机建议选择在急性炎症控制后2-3个月,但化脓性胆囊炎需急诊手术。术前需评估胆总管结石风险,术中注意防止胆管损伤。
4、胆总管探查术对于合并胆总管结石者,需行开腹或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取石术,同时放置T管引流。术后需保持引流管通畅,2周后经T管造影确认无残余结石方可拔管。该术式可解除胆道梗阻,但存在胆汁漏、胆管狭窄等并发症风险。
5、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适用于高龄、手术高风险患者的胆总管取石,通过十二指肠镜进行乳头肌切开及取石网篮操作。术后可能发生胰腺炎、出血等并发症,需禁食24小时并监测淀粉酶。对于胆囊未切除患者,后续仍需择期处理胆囊结石。
胆结石发炎患者日常应保持低脂饮食,避免油炸食品及动物内脏,每日脂肪摄入控制在40克以下。规律进食可减少胆汁淤积,建议少量多餐并增加膳食纤维摄入。术后恢复期需循序渐进增加活动量,3个月内避免提重物。定期复查腹部超声监测有无结石复发,出现腹痛、发热等症状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