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顾肺结核病人需通过隔离防护、环境消毒、个人防护、规范用药和定期监测等措施避免传染。肺结核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密切接触者感染风险较高。
1、隔离防护:
患者应单独居住,保持房间通风良好,每日开窗通风3次以上,每次不少于30分钟。患者咳嗽或打喷嚏时需用纸巾遮掩口鼻,使用后的纸巾需密封处理。避免与患者共用餐具、洗漱用品等个人物品。
2、环境消毒:
患者居住环境需定期消毒,使用含氯消毒剂擦拭门把手、桌面等高频接触表面。患者衣物、床单等需单独清洗,可用沸水煮沸15分钟或使用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患者痰液需用专用容器收集,加入等量5%含氯消毒液浸泡2小时后处理。
3、个人防护:
照顾者接触患者时应佩戴医用防护口罩,接触后立即用流动水和肥皂洗手。避免与患者面对面交谈,保持1米以上距离。照顾者应避免用手直接接触眼、鼻、口等黏膜部位。
4、规范用药:
患者需严格遵医嘱服用抗结核药物,常用药物包括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等。规范治疗2-3周后传染性会明显降低。不得随意停药或减量,否则可能导致耐药性结核病。
5、定期监测:
照顾者需定期进行结核菌素皮肤试验或胸部X线检查。如出现持续咳嗽、低热、盗汗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患者需按时复诊,医生会根据痰菌检查结果评估传染性。
日常饮食应保证营养均衡,多摄入高蛋白食物如鸡蛋、瘦肉、豆制品等,补充维生素丰富的蔬菜水果。适当进行散步、太极拳等温和运动增强体质,但避免剧烈运动。保持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照顾者需注意自身健康状况,出现不适及时就医检查。患者房间可摆放绿植帮助净化空气,但需避免摆放易积尘的毛绒物品。整个照顾过程中需保持良好心态,避免过度焦虑影响免疫系统功能。
家长照顾感冒的儿童需重点关注症状观察、环境调整、饮食护理、药物管理和预防传播。感冒通常由病毒感染引起,表现为鼻塞、咳嗽、发热等症状,多数可在家护理。
1、症状观察家长需每日监测儿童体温、呼吸频率及精神状态。若出现持续高热超过3天、呼吸急促、嗜睡或拒食等异常表现,可能提示细菌感染或并发症,应及时就医。记录症状变化有助于医生判断病情。
2、环境调整保持室内湿度在50%-60%可缓解鼻塞,使用加湿器时需每日清洁。避免接触二手烟、冷空气等刺激因素。每日通风2-3次,每次30分钟,维持室温在20-24℃为宜。
3、饮食护理少量多次补充温水或淡盐水,6岁以上儿童可饮用温蜂蜜水缓解咳嗽。选择易消化的粥、面条等半流质食物,避免生冷油腻。若咽喉疼痛可尝试温凉的流食如米汤。
4、药物管理退热药如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滴剂需严格遵医嘱使用,禁止交替用药。中成药如小儿豉翘清热颗粒需辨证使用。禁止给儿童服用复方感冒药或阿司匹林。
5、预防传播患儿餐具需单独消毒,咳嗽时用肘部遮挡。家庭成员接触患儿后需洗手,避免共用毛巾。患儿症状消失后应继续居家观察1-2天,托幼机构儿童建议痊愈后再返校。
感冒期间应保证充足休息,避免剧烈运动。恢复期可逐步增加户外活动,注意根据气温增减衣物。日常饮食中适量增加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如橙子、猕猴桃,以及富含锌的坚果类食物。若咳嗽持续超过2周或反复发热,需排查过敏性咳嗽、鼻窦炎等可能。家长护理时应保持耐心,避免因焦虑过度用药,多数儿童感冒7-10天可自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