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6周通常可选择药物流产或人工流产,具体方式需结合孕囊大小及个体健康状况评估。
1、药物流产:
适用于孕49天内的早期妊娠,通过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妊娠。药物流产无需手术操作,但存在5%-10%不全流产风险,可能需二次清宫。用药后需密切观察出血量及孕囊排出情况,阴道流血通常持续1-3周。禁忌症包括宫外孕、肾上腺疾病及长期糖皮质激素使用史。
2、人工流产:
负压吸引术是6周妊娠的常规手术方式,通过机械性清除宫腔内容物。手术时间约5-10分钟,成功率可达95%以上。术前需完善超声确认宫内妊娠,术后可能出现宫腔粘连、感染等并发症。患有生殖道炎症急性期、体温超过37.5℃者需暂缓手术。
3、适应症差异:
药物流产更适合年轻初孕、子宫畸形或剖宫产史者,避免手术创伤。人工流产则适用于药物禁忌、要求快速终止或既往药物流产失败者。两种方式均需在正规医疗机构进行,私自用药可能导致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
4、健康风险:
药物流产常见恶心、呕吐等消化道反应,严重者可发生过敏性休克。人工流产可能引发子宫穿孔、宫颈损伤等机械性损伤,多次手术增加不孕风险。两种方式均可能导致月经紊乱,通常2-3个月经周期后可自行恢复。
5、术后护理:
流产后需禁止盆浴及性生活1个月,保持外阴清洁预防感染。术后1周复查超声确认宫腔无残留,出血超过月经量或发热需及时就诊。饮食应增加瘦肉、动物肝脏等含铁食物,促进血红蛋白恢复,避免剧烈运动及重体力劳动2周。
流产后身体恢复期间建议每日保证8小时睡眠,可进行散步等低强度运动促进宫腔积血排出。注意观察月经复潮时间,超过45天未行经需就医检查。心理疏导同样重要,伴侣支持与专业心理咨询有助于缓解终止妊娠后的情绪波动。重复流产间隔建议不少于6个月,多次流产者需落实长效避孕措施。
流产后可以清洗外阴,但需注意方法和卫生。流产后的女性身体较为虚弱,生殖系统处于恢复期,容易受到感染,因此保持外阴清洁非常重要。清洗时应使用温水,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洗液或肥皂,以免破坏阴道的酸碱平衡,增加感染风险。清洗时动作要轻柔,避免用力搓洗,以免损伤外阴皮肤。清洗后应使用干净的毛巾轻轻擦干,保持外阴干燥。流产后应避免盆浴和坐浴,以免细菌进入阴道引发感染。建议使用淋浴方式进行全身清洁,同时注意水温不宜过高,以免影响身体恢复。流产后还应定期更换卫生巾,保持外阴干燥清洁,避免长时间使用同一片卫生巾。如出现异常分泌物、异味或外阴瘙痒等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