疱疹性口腔炎具有传染性,主要通过唾液、飞沫或直接接触传播。疱疹性口腔炎由单纯疱疹病毒1型感染引起,常见症状包括口腔黏膜水疱、溃疡及疼痛,建议患者避免与他人共用餐具或亲密接触。
疱疹性口腔炎的传染性在发病初期最强,此时口腔水疱破裂后释放的病毒量较大。患者打喷嚏、咳嗽或说话时产生的飞沫可能携带病毒,健康人群接触被污染的餐具、玩具等物品也可能感染。儿童因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更容易通过幼儿园等集体环境传播。
部分免疫功能正常的人群感染后可能不出现明显症状,但仍具有传染性。孕妇、婴幼儿或免疫力低下者接触病毒后,可能出现更严重的临床表现。单纯疱疹病毒1型感染后可能长期潜伏于神经节,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复发。
预防疱疹性口腔炎传播需注意保持口腔卫生,患病期间使用独立餐具并定期消毒。接触患儿后应及时洗手,避免触摸眼鼻等黏膜部位。出现发热、口腔溃疡等症状时应尽早就医,确诊后遵医嘱使用抗病毒药物。日常可通过均衡饮食、规律作息增强免疫力,降低复发概率。
疱疹性口腔炎可通过一般治疗、局部用药、口服药物、物理治疗等方式控制。疱疹性口腔炎是由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口腔黏膜炎症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口腔黏膜出现成簇小水疱、溃疡及疼痛。
一般治疗包括保持口腔清洁、清淡饮食、多饮水,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加重黏膜损伤。局部用药可选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开喉剑喷雾剂缓解疼痛和炎症,或使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喷雾剂抑制病毒复制。口服药物,如阿昔洛韦片、泛昔洛韦片等抗病毒药物能缩短病程,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可缓解发热和疼痛。物理治疗中紫外线照射有助于促进溃疡愈合,但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疱疹性口腔炎具有自限性,多数患者1-2周可自愈,但免疫力低下者可能症状较重或反复发作。
患病期间注意休息,补充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C,避免与他人共用餐具以防传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