肢端肥大症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生长激素水平检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测定、影像学检查、动态功能试验以及临床表现评估。
1、激素检测:
血清生长激素基础值测定是诊断的核心指标。患者空腹状态下生长激素水平通常超过5微克/升,但需注意应激因素可能造成假阳性。葡萄糖抑制试验中生长激素未能被抑制到1微克/升以下具有诊断意义。
2、IGF-1测定: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水平反映长期生长激素分泌状况,其浓度升高与疾病活动度相关。该指标不受昼夜波动影响,年龄匹配的正常值上限可作为诊断阈值。
3、影像学检查:
垂体磁共振成像能清晰显示垂体腺瘤的位置和大小,约90%患者可见垂体占位性病变。对于磁共振禁忌者可采用垂体CT扫描,但分辨率较低。
4、功能试验: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是重要辅助手段。健康人血糖升高会抑制生长激素分泌,而患者生长激素水平不受抑制或反常升高。试验需在标准化条件下进行。
5、临床评估:
特征性外貌改变包括手足增大、下颌前突、眉弓隆起等。关节疼痛、睡眠呼吸暂停、高血压等全身表现也常见。病史采集需关注症状出现时间和进展速度。
确诊肢端肥大症需结合生化检查和临床表现。建议患者保持规律作息,避免高糖饮食,定期监测血压和血糖。适度进行低冲击运动如游泳可改善关节症状,但需避免剧烈运动导致骨折风险。出现视力下降或严重头痛应立即就医复查垂体影像。
妊娠期糖尿病的血糖控制标准为空腹血糖低于5.3毫摩尔每升,餐后1小时血糖低于7.8毫摩尔每升,餐后2小时血糖低于6.7毫摩尔每升。
妊娠期糖尿病血糖控制达标有助于降低母婴并发症风险。空腹血糖反映基础胰岛素分泌能力,餐后血糖体现胰岛β细胞对糖负荷的反应性。血糖监测需涵盖三餐前后及睡前共7个时间点,指尖血检测结果应与静脉血校准。血糖控制需个体化调整,部分患者需联合动态血糖监测评估血糖波动规律。妊娠中晚期胰岛素抵抗加重,血糖目标值可适当放宽但不超过上限值。
建议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每日分5-6餐进食,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配合餐后30分钟有氧运动,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及胎儿生长发育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