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增生与腰椎间盘突出是两种不同的脊柱退行性疾病,主要区别在于病变部位和病理机制。骨质增生是骨关节边缘的异常骨赘形成,腰椎间盘突出则是椎间盘髓核突破纤维环压迫神经。
1、病变部位:
骨质增生发生在椎体边缘或关节突关节,属于骨骼本身的代偿性增生。腰椎间盘突出病变位于椎间盘,是纤维环破裂后髓核向外突出的结果,常见于腰4-5和腰5-骶1节段。
2、病理机制:
骨质增生源于关节软骨退化后出现的异常钙化沉积,属于慢性骨修复反应。腰椎间盘突出主要由于椎间盘退变、外力损伤导致纤维环结构破坏,髓核突破限制向椎管内突出。
3、典型症状:
骨质增生多表现为局部钝痛和活动受限,晨起僵硬明显。腰椎间盘突出典型症状为放射性下肢痛,咳嗽时加重,常伴患侧肢体麻木或肌力下降。
4、影像学特征:
X线检查可见骨质增生患者的椎体边缘唇样突起或骨刺形成。腰椎间盘突出需通过MRI确诊,能清晰显示突出的髓核组织及其对神经根的压迫程度。
5、治疗原则:
骨质增生以缓解症状为主,可采用热敷、针灸等保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急性期需卧床制动,严重者需考虑椎间盘摘除手术,解除神经压迫。
日常需注意保持正确坐姿,避免久坐久站,控制体重减轻脊柱负荷。建议进行游泳、小燕飞等低冲击运动增强腰背肌力量,睡眠选择硬板床。饮食应保证钙质和维生素D摄入,适度晒太阳促进钙吸收,戒烟限酒延缓骨骼退化进程。出现持续腰痛或下肢放射痛时应及时就医,避免盲目推拿按摩加重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