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鼻炎可通过避免过敏原、鼻腔冲洗、药物治疗、免疫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缓解。过敏性鼻炎通常由花粉、尘螨、动物皮屑、霉菌、冷空气等因素引起。
1、避免过敏原:
减少接触已知过敏原是控制症状的基础措施。花粉过敏者需关注花粉浓度预报,高峰期减少外出;尘螨过敏者应定期清洗床品并使用防螨套;宠物过敏者需限制动物进入卧室。室内保持通风干燥,使用空气净化器有助于降低过敏原浓度。
2、鼻腔冲洗:
生理盐水鼻腔冲洗能机械清除鼻腔内过敏原和炎性介质。建议使用专用洗鼻器配合温生理盐水,每日1-2次。冲洗时保持头部倾斜45度,避免呛水。该方法安全无副作用,儿童孕妇均可使用,但急性中耳炎发作期禁用。
3、药物治疗:
鼻用糖皮质激素如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可有效减轻鼻黏膜炎症。第二代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片能阻断过敏反应。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如孟鲁司特钠适用于合并哮喘患者。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规范使用,鼻喷激素连续使用不超过3个月。
4、免疫治疗:
针对尘螨等明确单一过敏原的患者可考虑脱敏治疗。通过皮下注射或舌下含服逐渐增加过敏原提取物剂量,诱导免疫耐受。标准疗程3-5年,有效率约70-80%,可能发生局部红肿或全身过敏反应,需在专业机构监测下进行。
5、手术治疗:
对于药物控制不佳的下鼻甲肥大患者,可选择低温等离子消融术缩小鼻甲体积。伴鼻中隔偏曲者可行鼻中隔成形术。手术不能根治过敏但能改善通气,术后需继续配合药物治疗避免复发。
过敏性鼻炎患者日常应注意保持室内湿度40-60%,冬季外出佩戴口罩。饮食宜清淡,适量补充维生素C和欧米伽3脂肪酸。规律运动可增强免疫力,推荐游泳、瑜伽等室内运动。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哮喘、鼻窦炎等并发症时需及时就医。建立症状日记记录发作诱因和规律,有助于制定个性化防治方案。
儿童过敏性鼻炎常见的过敏原主要有尘螨、花粉、霉菌、宠物皮屑和蟑螂排泄物。
1、尘螨:
尘螨是引发儿童过敏性鼻炎最常见的过敏原,主要存在于床垫、枕头、地毯等家居环境中。其排泄物和尸体碎片可悬浮在空气中,被吸入后刺激鼻黏膜产生过敏反应。建议定期使用防螨床品、保持室内湿度低于50%以减少尘螨滋生。
2、花粉:
春季树木花粉和夏秋季草类花粉是重要致敏原。花粉颗粒通过呼吸道进入体内后,会引发免疫系统过度反应,导致打喷嚏、鼻塞等症状。花粉季节尽量减少户外活动,外出时可佩戴防护口罩。
3、霉菌:
潮湿环境中生长的霉菌会产生大量孢子,这些微小颗粒被吸入后可能诱发鼻炎发作。浴室、地下室等潮湿区域需保持通风干燥,定期清理发霉角落,必要时可使用除湿机控制湿度。
4、宠物皮屑:
猫狗等宠物的皮屑、唾液和尿液中含有致敏蛋白,可能引起敏感儿童出现持续性鼻部症状。若确诊对宠物过敏,建议限制宠物进入卧室,并每周给宠物洗澡以减少皮屑脱落。
5、蟑螂排泄物:
蟑螂分泌物和排泄物中的蛋白质成分具有强致敏性,在老旧住宅中尤为常见。保持厨房清洁、及时处理食物残渣、封堵墙体缝隙能有效减少蟑螂滋生,降低过敏风险。
对于过敏性鼻炎患儿,除避免接触已知过敏原外,建议保持均衡饮食,适当补充维生素C和Omega-3脂肪酸有助于减轻炎症反应。规律进行游泳等有氧运动可增强呼吸道抵抗力,但需注意运动后及时擦干身体避免着凉。卧室使用空气净化器、定期清洗空调滤网也能改善室内空气质量。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进行过敏原检测和规范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