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炎可通过中药内服、外敷、针灸、推拿、饮食调理等方式治疗。乳腺炎通常由乳汁淤积、细菌感染、情绪压力、饮食不当、体质虚弱等原因引起。
1、中药内服:中医认为乳腺炎多与肝郁气滞、热毒蕴结有关,常用药物包括蒲公英、金银花、连翘等,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的作用。方剂如仙方活命饮、瓜蒌牛蒡汤,需根据具体症状辨证施治。
2、外敷疗法:外敷中药可缓解局部红肿疼痛,常用药物有金黄散、如意金黄散,用醋或蜂蜜调敷于患处,每日1-2次,具有消炎止痛的效果。
3、针灸治疗:针灸通过刺激特定穴位疏通经络,常用穴位包括膻中、乳根、太冲等,可缓解乳房胀痛、促进乳汁排出,每日或隔日治疗一次。
4、推拿按摩:推拿手法如揉、按、推等,可帮助疏通乳腺导管,缓解乳汁淤积。按摩时力度应适中,避免过度刺激,每日1-2次,每次10-15分钟。
5、饮食调理:饮食以清淡为主,避免辛辣油腻食物,可多食用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的食材如绿豆、冬瓜、丝瓜等。同时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有助于促进新陈代谢。
乳腺炎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保持乳房清洁,避免挤压碰撞,选择合适的内衣以减轻乳房压力。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瑜伽,有助于调节情绪、增强体质。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建议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
急性乳腺炎主要由乳汁淤积、细菌感染、乳头皲裂、免疫力下降及哺乳方式不当等因素引起。
1、乳汁淤积:
哺乳期乳腺导管阻塞导致乳汁排出不畅,形成局部淤积。淤积的乳汁成为细菌培养基,可能引发炎症反应。可通过热敷、按摩促进排乳,必要时使用吸乳器辅助排空乳汁。
2、细菌感染:
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是常见致病菌,多通过乳头破损处侵入。感染可能导致乳房红肿热痛,严重时形成脓肿。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治疗,同时保持乳房清洁。
3、乳头皲裂:
哺乳姿势不正确或婴儿吸吮过猛导致乳头皮肤破损。破损的乳头成为细菌入侵门户,增加感染风险。哺乳后可用羊毛脂软膏保护乳头,纠正含接姿势。
4、免疫力下降:
产后疲劳、营养不足或精神压力可能降低机体抵抗力。免疫力减弱时乳腺组织更易受细菌侵袭。建议保证充足休息,摄入富含维生素C和蛋白质的食物。
5、哺乳方式不当:
哺乳间隔过长、突然断奶或单侧哺乳可能导致乳腺排空不全。不规律的哺乳节奏易造成乳汁淤积。应建立规律哺乳时间,双侧轮流喂养,避免压迫乳房。
预防急性乳腺炎需注意哺乳卫生,每次哺乳前后清洁双手和乳头;穿着宽松内衣避免压迫;保持规律作息和均衡饮食;出现乳房硬块及时处理。哺乳期可适当食用蒲公英、丝瓜络等具有通乳作用的食材,避免辛辣刺激食物。若出现持续高热、乳房脓肿等情况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