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细胞癌可通过手术切除、靶向治疗、免疫治疗、介入治疗和放疗等方式治疗。肝细胞癌通常与慢性肝炎、肝硬化、酒精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和遗传因素等原因有关。
1、手术切除:手术切除是早期肝细胞癌的首选治疗方法,适用于肿瘤局限在肝脏且肝功能良好的患者。常见手术方式包括肝部分切除术和肝移植术。肝部分切除术切除肿瘤及其周围部分肝组织,肝移植术适用于肝功能严重受损的患者。
2、靶向治疗:靶向药物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来治疗肝细胞癌。常用药物包括索拉非尼400mg,每日两次、仑伐替尼8mg,每日一次和瑞戈非尼160mg,每日一次。这些药物适用于中晚期患者,能够延长生存期。
3、免疫治疗:免疫治疗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攻击肿瘤细胞。常用药物包括纳武利尤单抗240mg,每两周一次和帕博利珠单抗200mg,每三周一次。免疫治疗适用于对传统治疗无效的患者,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效果。
4、介入治疗:介入治疗通过局部手段直接作用于肿瘤,包括经动脉化疗栓塞TACE和射频消融术RFA。TACE通过导管将化疗药物和栓塞剂注入肿瘤供血动脉,RFA通过高频电流破坏肿瘤细胞。这些方法适用于无法手术切除的患者。
5、放疗:放疗利用高能射线杀死肿瘤细胞,适用于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肝细胞癌。常见放疗方式包括立体定向放疗SBRT和质子治疗。放疗能够缓解症状并控制肿瘤进展。
肝细胞癌患者应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增加富含维生素和抗氧化剂的食物摄入,如新鲜水果、蔬菜和全谷物。适量运动有助于提高身体免疫力,建议选择低强度运动如散步、瑜伽和太极。定期复查和监测肝功能及肿瘤标志物,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肝癌和肝细胞癌的区别在于肝癌是肝脏恶性肿瘤的统称,而肝细胞癌是肝癌中最常见的病理类型。肝癌主要包括肝细胞癌、胆管细胞癌、混合型肝癌等类型,其中肝细胞癌占原发性肝癌的多数。
肝癌是发生在肝脏的恶性肿瘤总称,根据组织来源可分为不同类型。肝细胞癌起源于肝细胞,约占原发性肝癌的多数,多见于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这类肿瘤通常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长期酗酒等因素密切相关,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发展可出现肝区疼痛、消瘦、黄疸等表现。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和甲胎蛋白检测,治疗方式包括手术切除、介入治疗、靶向药物等。
胆管细胞癌起源于肝内胆管上皮细胞,在原发性肝癌中占比较少。这类肿瘤与肝内胆管结石、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等疾病相关,临床表现以黄疸、皮肤瘙痒为主。混合型肝癌则同时具有肝细胞癌和胆管细胞癌的特征,在病理诊断时需要特殊染色加以区分。此外肝脏还可发生转移性肝癌,这类肿瘤原发于其他器官,通过血液转移至肝脏,其治疗需结合原发肿瘤情况制定方案。
对于肝脏健康,建议定期体检筛查肝炎病毒感染,避免过量饮酒,保持规律作息。已确诊慢性肝病患者应遵医嘱定期复查,出现不明原因消瘦、肝区不适等症状时及时就医。日常饮食注意优质蛋白摄入,适量补充维生素,避免食用霉变食物。适当运动有助于增强免疫力,但肝硬化患者需避免剧烈运动防止消化道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