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菌感染的症状主要有咳嗽、低热、盗汗、乏力、体重减轻等。结核菌感染通常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可能累及肺部或其他器官,症状表现因感染部位不同而有所差异。
1、咳嗽咳嗽是肺结核最常见的症状,初期多为干咳,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咳痰,痰液可呈白色黏液状或黄绿色脓性,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痰中带血。咳嗽持续时间较长,常规抗感染治疗无效时需警惕结核感染。
2、低热结核病患者常出现午后低热,体温多在37.3-38℃之间,发热可伴有面部潮红。低热症状可持续数周,使用普通退热药物效果不明显。长期不明原因低热需考虑结核菌感染可能。
3、盗汗夜间盗汗是结核病的典型表现之一,患者在入睡后大量出汗,严重时可浸湿衣物被褥。盗汗多与低热同时出现,是结核中毒症状的重要表现,提示机体存在慢性感染。
4、乏力结核病患者常感全身乏力、精神不振,轻微活动即感疲劳。乏力症状与结核菌产生的毒素及机体消耗增加有关,随病情进展可能逐渐加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能力。
5、体重减轻不明原因体重下降是结核病的重要警示症状,患者可能在数月内体重减轻超过原体重的10%。体重减轻与结核菌感染导致机体代谢紊乱、食欲减退及营养吸收障碍有关。
结核菌感染患者应注意保持充足休息,适当增加高蛋白、高热量饮食,如鸡蛋、牛奶、瘦肉等,有助于改善营养状况。室内应保持通风良好,阳光充足,患者咳嗽、打喷嚏时应遮掩口鼻。密切接触者应进行结核筛查,确诊患者需严格遵医嘱完成全程抗结核治疗,不可自行停药。出现持续咳嗽、低热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检查,早期诊断和治疗对预后至关重要。
结核菌皮试结果可通过观察注射部位的皮肤反应来判断。
结核菌皮试后48-72小时需观察注射部位是否出现硬结。硬结直径小于5毫米为阴性,表明未感染结核分枝杆菌或处于感染早期。硬结直径5-9毫米为弱阳性,可能由卡介苗接种或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硬结直径10-14毫米为中度阳性,提示可能存在结核感染风险。硬结直径超过15毫米或出现水疱、坏死为强阳性,需高度怀疑活动性结核病。
皮试结果需结合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综合判断。阴性结果不能完全排除结核感染,免疫功能低下者可能出现假阴性。强阳性结果需进一步进行胸部X线、痰涂片等检查明确诊断。皮试后避免抓挠注射部位,保持局部清洁干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