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血液科

结核患者血液里有结核菌吗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医生回答专区

刘爱华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立即预约

医生推荐

相似问题

推荐 安全的血液是指什么

安全的血液是指经过严格筛查和处理、符合国家卫生标准、不携带传染性病原体且适合输注的血液制品。安全的血液需满足无HIV、乙肝、丙肝、梅毒等病原体污染,血型匹配,储存运输规范等要求。

血液安全的核心在于病原体筛查。采血前需对献血者进行健康问询和基本体检,排除高危行为或疾病史人群。采集后的血液需经过核酸检测和血清学检测双重验证,确保HIV抗体、乙肝表面抗原、丙肝抗体、梅毒螺旋体抗体等关键指标均为阴性。部分国家还会筛查疟疾、西尼罗病毒等地域性传染病。现代技术可使窗口期缩短,但仍有漏检风险,因此部分机构采用病原体灭活技术进一步处理血浆和血小板。

血型相容性决定血液安全。ABO血型系统和Rh血型系统是输血前必须匹配的基础,紧急情况下可输注O型红细胞或AB型血浆。除常规交叉配血外,对多次输血患者还需筛查不规则抗体。特殊人群如新生儿、造血干细胞移植受者可能需要辐照血液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血液成分如红细胞、血浆、血小板等需分别储存在1-6℃、-18℃及20-24℃恒温环境中,运输过程需冷链监控,避免温度波动导致溶血或细菌滋生。

输血安全还需临床合理用血。严格掌握输血指征可减少不必要暴露,如血红蛋白低于70g/L才考虑输红细胞。自体输血、术中血液回收等技术能降低异体输血风险。输血过程需核对患者信息、监测生命体征,警惕发热、过敏等不良反应。医疗机构应建立输血不良反应上报系统,持续改进血液安全管理。血液安全的保障需要采供血机构、医院和患者多方协作,通过标准化流程和全程质量控制,将输血传播疾病概率控制在百万分之一以下。

日常生活中,健康人群可通过均衡饮食补充铁、叶酸和维生素B12等造血原料,减少输血需求。献血者应如实告知健康状况,避免高危行为后献血。受血者输血后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需及时告知医生。普通公众无须过度担忧输血安全,我国血液制品筛查标准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仍需注意合理用血,将宝贵资源留给真正需要的患者。

科普推荐

查看更多科普
查看更多科普

医院推荐

更多

行业资讯

热门标签

腱鞘炎 乳头皲裂 胆总管囊肿 神经性厌食 恶性胸腔积液 化脓性脑膜炎 科罗拉多蜱热 舌下间隙感染 急性子宫内膜炎 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症

医药资讯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