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支气管炎排痰期主要表现为咳嗽加剧、痰液增多等症状,可通过拍背排痰、雾化吸入、药物祛痰、调整体位、保持湿度等方式缓解。排痰期通常由炎症刺激、痰液黏稠、纤毛运动减弱、继发感染、气道高反应性等因素引起。
1、拍背排痰:
家长可用空心掌由下至上轻拍患儿背部,每次5-10分钟,每日2-3次。拍背时注意避开脊柱和腰部,力度以患儿不感到疼痛为宜。该方法能通过震动促进支气管内痰液松动,尤其适用于婴幼儿。配合体位引流效果更佳,建议在餐前1小时或餐后2小时进行。
2、雾化吸入:
生理盐水或含有乙酰半胱氨酸的雾化液能直接作用于气道,稀释黏稠痰液。雾化时让患儿保持坐位或半卧位,使用面罩紧贴面部,每次10-15分钟。雾化后及时清洁面部并漱口,婴幼儿可喂少量温水。需注意雾化器要定期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3、药物祛痰:
氨溴索口服液能促进支气管腺体分泌,降低痰液黏度;愈创甘油醚糖浆可刺激胃黏膜反射性促进排痰;乙酰半胱氨酸颗粒可直接分解痰液中的黏蛋白。使用药物需遵医嘱,注意观察是否出现恶心、皮疹等不良反应。避免与强力镇咳药同时使用。
4、调整体位:
睡眠时垫高肩背部15-30度,清醒时多采取坐位或半卧位。这些体位能减少膈肌对肺部的压迫,改善通气功能,利用重力作用帮助痰液向大气道移动。对于不会咳痰的婴幼儿,可定期改变体位,防止痰液在局部积聚导致肺不张。
5、保持湿度:
室内湿度维持在50%-60%为宜,可使用加湿器或悬挂湿毛巾。干燥空气会使痰液变稠,增加排出难度。患儿每日饮水量应达到每公斤体重50-80毫升,温水、梨汁、白萝卜汤等都有助稀释痰液。避免摄入过多甜腻食物加重痰湿。
排痰期需密切观察痰液性状变化,黄绿色脓痰可能提示细菌感染。保持居室空气流通但避免直接吹风,衣着以吸汗透气的棉质衣物为佳。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可适量食用银耳羹、百合粥等润肺食材。若出现呼吸急促、口唇发绀或持续高热,需立即就医。
小儿支气管炎可通过规范用药、加强护理、预防复发等方式治疗。
小儿支气管炎多由病毒感染、细菌感染或过敏因素引起,表现为咳嗽、喘息、呼吸急促等症状。规范用药需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颗粒、盐酸氨溴索口服溶液、布地奈德混悬液等药物控制感染和缓解症状。加强护理包括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接触冷空气和烟雾刺激,适当增加水分摄入稀释痰液。预防复发需注意季节变化时增减衣物,避免接触过敏原,定期接种流感疫苗。部分患儿可能因免疫力低下或存在先天性气道异常导致反复发作,需长期随访管理。
日常应保证营养均衡,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增强体质,出现持续发热或呼吸困难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