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热皮下结节是风湿热的特征性皮肤表现之一,通常出现在关节伸侧或骨突起的皮下组织。
风湿热皮下结节多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约2-10毫米,质地坚硬,无压痛,与皮肤无粘连但可移动。好发于肘关节、膝关节、腕关节等大关节伸侧,以及枕部、脊柱等骨性突起部位。结节通常成批出现,持续数周至数月后可自行消退,不遗留瘢痕。其形成与风湿热引起的结缔组织纤维素样坏死及周围淋巴细胞浸润有关,常与心脏炎、关节炎等风湿热主要表现同时存在。病理检查可见结节中心为纤维素样坏死,周围有淋巴细胞、浆细胞及组织细胞呈栅栏状排列。
风湿热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出现皮下结节应及时就医评估心脏受累情况。
咽喉炎一般不会直接引起风湿热,但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性咽喉炎可能诱发风湿热。咽喉炎通常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而风湿热是链球菌感染后的免疫反应性疾病。
多数咽喉炎由病毒感染导致,表现为咽痛、发热、咳嗽等症状,病程具有自限性。此类咽喉炎与风湿热无直接关联,常规治疗以缓解症状为主,如使用复方硼砂含漱液、西瓜霜润喉片等局部药物,或口服对乙酰氨基酚片退热。细菌性咽喉炎中仅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需特别关注,该病原体可能通过分子模拟机制触发自身免疫反应,攻击心脏、关节等组织,进而发展为风湿热。患者可能出现游走性关节炎、环形红斑、皮下结节等典型表现。
若链球菌性咽喉炎未规范治疗,细菌抗原持续刺激可能增加风湿热风险。临床建议对疑似链球菌感染者进行咽拭子培养或快速抗原检测,确诊后需足疗程使用青霉素V钾片或阿莫西林胶囊等抗生素。既往有风湿热病史者更需严格预防链球菌感染,可考虑长效青霉素苄星青霉素注射液定期注射。
日常需保持口腔卫生,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出现咽痛伴持续高热、关节肿痛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风湿热确诊后需长期随访心脏功能。儿童及青少年作为高危人群,家长应重视其咽喉炎症状的规范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