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晚痛风加重可能由夜间体温下降、睡眠时水分摄入减少、激素水平波动、尿酸排泄减少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室温、增加睡前饮水、规范用药等方式缓解。
1、夜间体温下降睡眠时人体核心体温降低,导致尿酸溶解度下降,易形成结晶沉积在关节。建议保持卧室温度适宜,可穿戴保暖袜预防足部受凉。
2、水分摄入减少睡眠期间无法及时补水,血液浓缩使尿酸浓度升高。痛风患者睡前2小时应饮用200-300毫升温水,避免饮用含糖饮料。
3、激素水平波动夜间皮质醇分泌减少,抗炎作用减弱,可能加重关节炎症反应。急性发作时可遵医嘱使用秋水仙碱片、非甾体抗炎药如塞来昔布胶囊、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片。
4、尿酸排泄减少可能与肾功能昼夜节律有关,夜间尿酸排泄效率降低。慢性痛风患者需长期服用别嘌醇片、非布司他片等降尿酸药物,需定期监测血尿酸水平。
日常需限制高嘌呤食物摄入,避免饮酒,发作期抬高患肢减少活动,建议就诊风湿免疫科完善尿酸代谢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