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胸片通常需要憋气,这是为了减少呼吸运动对影像清晰度的影响。
拍摄胸片时,放射技师会指导患者在曝光瞬间屏住呼吸。此时膈肌保持静止状态,肺部充气均匀,能够清晰显示肺纹理、心脏轮廓及肋骨结构。短时间憋气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健康人群一般能轻松完成5-10秒的屏气要求。对于常规后前位胸片,采取站立位深吸气后憋气效果最佳,可使肺部充分扩张便于观察病变。部分特殊体位拍摄可能要求呼气末憋气,具体需遵循放射科技师指令。
存在严重心肺疾病的患者可能难以完成标准憋气动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较差,憋气时间可能缩短;心力衰竭患者平卧时可能出现呼吸困难;幼儿及高龄老人配合度较低。这类情况需提前告知检查人员,技师会调整拍摄方案,如采用快速曝光技术或改为侧卧位拍摄。对于气管切开等无法自主呼吸的患者,医疗团队会采取特殊处理措施确保检查安全。
检查前应去除颈部饰品及带金属物的衣物,避免伪影干扰诊断。备孕女性须告知医务人员,必要时做好防护措施。完成检查后正常呼吸即可,无须特殊处理,检查结果通常1-2个工作日出具。若出现持续胸痛或呼吸困难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向医护人员反馈。
气管腺样囊性癌通常可以通过CT检查发现,但确诊需结合病理活检。气管腺样囊性癌是一种起源于气管腺体的低度恶性肿瘤,生长缓慢但易局部浸润,CT可显示气管壁增厚、管腔狭窄或占位性病变,但最终诊断依赖组织病理学检查。
CT检查能清晰显示气管腺样囊性癌的形态学特征。早期病变可能表现为气管黏膜下小结节,增强扫描呈轻度强化。随着肿瘤进展,CT可见气管壁环形增厚或偏心性肿块,部分病例伴有钙化。肿瘤向周围浸润时,CT可评估纵隔淋巴结转移及邻近结构侵犯情况。薄层CT重建技术有助于观察微小病灶,但需注意与气管淀粉样变性、结核等疾病鉴别。
当CT发现可疑气管占位时,应进一步行支气管镜检查。支气管镜下可直接观察病变形态并获取组织标本,病理检查可见特征性的筛状排列肿瘤细胞巢。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肿瘤细胞表达CD117和S100蛋白有助于确诊。对于CT显示肿瘤侵犯范围较广的病例,需补充MRI评估神经周围浸润情况。
建议出现持续性咳嗽、呼吸困难或咯血等症状者及时就诊呼吸科。日常应避免吸烟及接触有害气体,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确诊患者需定期复查胸部CT监测病情变化,术后患者可适当进行呼吸功能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