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癌是一种恶性肿瘤,属于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癌症之一。它起源于卵巢组织,具有侵袭性强、易转移的特点,早期症状不明显,容易被忽视。卵巢癌的恶性程度较高,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对患者的生命造成严重威胁。
1、病理特征:卵巢癌的恶性程度与其病理类型密切相关。常见的病理类型包括上皮性卵巢癌、生殖细胞肿瘤和性索间质肿瘤。其中,上皮性卵巢癌占绝大多数,恶性程度较高,容易发生腹腔内转移。
2、侵袭性强:卵巢癌的癌细胞具有快速增殖和侵袭周围组织的能力。肿瘤细胞可能通过直接扩散、淋巴转移或血行转移等方式,侵犯盆腔、腹腔甚至远处器官,导致病情恶化。
3、早期隐匿:卵巢癌早期症状不明显,常见表现为腹部不适、消化不良等非特异性症状,容易被误诊为其他疾病。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腹部肿块、腹水、体重下降等明显症状。
4、治疗难度:由于卵巢癌早期诊断困难,许多患者在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治疗难度较大。尽管手术、化疗等治疗手段不断进步,但晚期卵巢癌的预后仍然较差,复发率较高。
5、高危因素:卵巢癌的发病与遗传、激素水平、环境因素等有关。携带BRCA1或BRCA2基因突变的女性,患卵巢癌的风险显著增加。未生育、晚育、长期使用激素替代治疗等也可能增加患病风险。
卵巢癌患者在日常护理中应注意均衡饮食,增加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摄入,如鸡蛋、鱼类、新鲜蔬菜等。适当进行轻度运动,如散步、瑜伽等,有助于增强体质。定期复查和监测病情变化,积极配合治疗,对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卵巢癌通过B超检查通常能够发现,尤其是经阴道超声检查对早期卵巢癌的检出率较高。B超检查主要通过观察卵巢形态、大小、血流信号等异常变化进行初步判断,主要影响因素有肿瘤大小、位置、检查设备分辨率、医生经验等。
经阴道超声检查对卵巢癌的筛查具有重要价值,能清晰显示卵巢内部结构异常,如囊实性肿块、乳头状突起、血流丰富等典型恶性征象。对于直径超过2厘米的卵巢肿瘤,普通B超即可发现,但需结合肿瘤标志物CA125等进一步鉴别。随着超声技术进步,三维超声、弹性成像等技术可提高微小病灶检出率,对判断肿瘤与周围组织关系也有帮助。
部分特殊类型卵巢癌或早期病灶可能因体积过小、位置隐蔽导致B超漏诊,如交界性肿瘤或腹膜播散型病灶。卵巢位于盆腔深处,受肠气干扰时图像质量下降,肥胖患者腹壁脂肪过厚也会影响检查效果。若临床高度怀疑但B超未发现明确病变,建议联合MRI或CT等影像学检查。
确诊卵巢癌需结合病理检查,B超仅为筛查手段。40岁以上女性建议每年进行妇科超声检查,有家族史或BRCA基因突变者需缩短筛查间隔。日常注意观察腹胀、盆腔疼痛、尿频等异常症状,及时就医完善肿瘤标志物、影像学等检查。保持规律作息与均衡饮食,适量补充维生素D和膳食纤维有助于降低卵巢癌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