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病毒引起的发烧一般持续3-7天,实际恢复时间与病毒亚型、患者免疫力、是否及时治疗等因素有关。
流感病毒导致的发热通常在第2-3天达到高峰,此时体温可能超过39摄氏度,伴有明显头痛、肌肉酸痛等全身症状。多数患者在发病48小时内服用奥司他韦等抗病毒药物后,发热持续时间可缩短1-2天。儿童及老年患者因免疫应答较弱,发热可能持续更久。
部分重症病例可能出现持续1周以上的高热,这种情况常见于合并肺炎等并发症的患者。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者中,约两成病例会出现反复发热现象。免疫缺陷患者由于清除病毒能力下降,发热周期往往比普通患者延长3-4天。
发热期间应保持每日2000毫升以上饮水量,选择米粥、藕粉等易消化食物。体温超过38.5摄氏度时可物理降温,但避免同时使用多种退热药物。若发热持续超过5天或出现呼吸困难、意识模糊等症状,需立即就医排查心肌炎等并发症。恢复期应注意保暖,两周内避免剧烈运动以防病毒性心肌损伤。
人流感病毒感染后即使没有症状也可能具有传染性。
流感病毒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无症状感染者体内仍可能携带病毒并通过说话、咳嗽等方式排出。潜伏期通常为1-4天,此阶段虽未出现发热、咳嗽等典型症状,但病毒已开始复制并可能传播。部分免疫功能较强的人群感染后仅表现为轻微乏力,其呼吸道分泌物中仍可检测到病毒颗粒。
免疫功能低下者、老年人等特殊人群感染后更易出现无症状携带状态,病毒脱落时间可能延长。孕妇感染流感病毒后也存在垂直传播风险。流感病毒在光滑物体表面可存活24-48小时,间接接触传播也不容忽视。
流感流行期间应保持室内通风,规范佩戴口罩,接触公共物品后及时洗手。出现聚集性病例时应做好环境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