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泪腺不通可通过按摩、热敷、抗生素滴眼液、泪道冲洗、泪道探通等方式治疗。泪腺不通通常由先天性泪道发育不全、结膜炎、泪囊炎、鼻泪管阻塞、外伤等原因引起。
1、按摩按摩是治疗泪腺不通的常用方法,家长可用洗净的食指指腹,从内眼角向鼻翼方向轻轻按压泪囊区,每次按摩5-10下,每日重复进行3-4次。按摩有助于促进泪液流通,对先天性鼻泪管膜未破裂的婴儿效果较好。按摩时注意力度轻柔,避免损伤眼部皮肤。若按摩后出现眼睑红肿需立即停止。
2、热敷用40℃左右温水浸湿干净毛巾敷于患眼内眦部,每次5分钟,每日3次。热敷能扩张泪小管和鼻泪管,促进分泌物排出,缓解因泪囊炎导致的阻塞。热敷前后需清洁双手,毛巾须专人专用避免交叉感染。热敷温度不宜过高,需先用手腕内侧测试温度,防止烫伤婴幼儿娇嫩皮肤。
3、抗生素滴眼液妥布霉素滴眼液、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氯霉素滴眼液可用于合并细菌感染的泪腺不通。这些药物能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常见致病菌,减轻泪囊区充血肿胀。使用前需清洁眼部分泌物,滴药时避免瓶口接触睫毛。抗生素需严格遵医嘱使用,不可自行延长疗程。
4、泪道冲洗由专业医生用生理盐水冲洗泪道,能清除泪道内粘液脓性分泌物,判断阻塞部位。冲洗时患儿需固定头部,可能引起短暂不适。该方法对部分膜性阻塞有治疗作用,若冲洗3次无效需考虑其他治疗。冲洗后可能出现短暂鼻部酸胀感,属正常现象。
5、泪道探通适用于保守治疗无效的顽固性阻塞,医生会用探针疏通鼻泪管下端膜性闭锁。手术需在表面麻醉下进行,成功率较高。术后需继续使用抗生素滴眼液预防感染,家长应观察有无出血或异常分泌物。探通术最佳时机为出生后6-12个月,过早可能损伤泪道黏膜。
家长应注意保持患儿眼部清洁,每日用无菌棉签蘸温开水从内眦向外眦擦拭眼睑边缘。避免让患儿揉搓眼睛,及时修剪指甲防止抓伤。母乳喂养的婴儿,母亲可适当增加维生素A摄入。若发现眼部分泌物呈黄绿色或伴随发热,需立即就医。多数先天性泪腺不通在1岁前可自愈,持续性阻塞需在眼科定期随访,避免继发角膜感染。
急性泪腺炎主要表现为眼睑红肿疼痛、泪腺区压痛、结膜充血水肿等症状。该病可能由细菌感染、病毒感染、外伤、邻近组织炎症蔓延、免疫性疾病等因素引起。
1、眼睑红肿疼痛急性泪腺炎患者常出现上眼睑外侧明显红肿,皮肤温度升高,伴有持续性胀痛或刺痛。红肿范围可扩散至颞侧眶周,严重时导致睁眼困难。触摸泪腺区可诱发剧烈压痛,这是炎症刺激感觉神经末梢的典型表现。早期冷敷有助于缓解肿胀,但需避免挤压病灶。
2、泪腺区压痛在眶上缘外侧可触及肿大泪腺,质地较硬且有明显触痛。部分患者会出现耳前淋巴结肿大,这是淋巴系统对炎症的反应。检查时需与睑板腺囊肿鉴别,后者压痛较轻且位置更靠近睑缘。急性化脓性泪腺炎可能形成波动性脓肿,需警惕脓液向眶内扩散的风险。
3、结膜充血水肿颞上方球结膜呈现鲜红色充血,伴有穹窿部结膜水肿隆起,严重时结膜可突出于睑裂外。分泌物多为黏液性或脓性,晨起时常有睫毛粘连。需注意与急性结膜炎区分,后者充血范围更弥漫且泪腺无压痛。结膜刮片检查有助于明确病原体类型。
4、全身症状细菌性感染者可能出现发热、寒战、头痛等全身中毒症状,血常规显示白细胞计数升高。儿童患者全身反应更为明显,可伴食欲减退或烦躁不安。病毒性感染多表现为低热和乏力,常继发于流行性腮腺炎或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5、视力影响严重炎症可能导致暂时性视力模糊,主要因眼睑肿胀压迫角膜或炎性分泌物覆盖光学区所致。若炎症扩散至眶内可引起眼球运动受限、复视等并发症。极少数情况下会并发角膜炎或虹膜睫状体炎,需紧急处理以防永久性视力损害。
急性泪腺炎患者应保持眼部清洁,避免揉眼或佩戴隐形眼镜。饮食宜清淡,多摄入富含维生素A和维生素C的食物如胡萝卜、柑橘等,有助于促进黏膜修复。出现持续高热、视力下降或眼球突出等症状时须立即就医,细菌性感染需足疗程使用抗生素,脓肿形成者可能需切开引流。恢复期间禁止游泳或长时间用眼,外出可佩戴防护眼镜减少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