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病后抑郁是脑血管疾病患者继发的情绪障碍,主要表现为持续情绪低落、兴趣减退,属于脑血管病常见精神并发症。发病机制可能与脑损伤部位、神经递质失衡、心理应激、社会支持不足等因素相关。
1、脑损伤部位额叶、基底节区等部位缺血性病变直接影响情绪调节功能。可通过头颅影像学检查定位病灶,结合认知行为治疗改善症状。
2、神经递质紊乱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分泌异常导致情绪障碍。盐酸舍曲林、米氮平等抗抑郁药物可调节神经递质水平。
3、心理应激反应疾病带来的功能丧失易引发无助感。建议通过心理咨询、团体治疗建立积极应对方式,家属需给予充分情感支持。
4、社会功能退化肢体活动受限导致社交减少加重抑郁。康复训练结合社交活动重建有助于恢复社会功能,必要时使用文拉法辛等双通道抗抑郁药。
患者应保持规律作息与适度运动,家属需密切观察情绪变化,及时配合医生调整药物与心理干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