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术后灌注治疗需注意无菌操作、药物选择、灌注频率及不良反应监测。该治疗主要用于预防肿瘤复发,操作规范直接影响疗效和安全性。
1. 无菌操作灌注全程需严格无菌,使用一次性导尿管,灌注前后消毒尿道口,避免医源性感染。操作者应戴无菌手套,灌注器械须高压灭菌。
2. 药物选择常用灌注药物包括卡介苗、表柔比星、吉西他滨等,医生会根据肿瘤分级选择。卡介苗可能引起膀胱刺激症状,化疗药物需注意骨髓抑制风险。
3. 灌注频率术后初期每周灌注1次,6-8周后改为每月1次,总疗程通常维持1-2年。具体方案需根据病理结果调整,不可自行中断治疗。
4. 不良反应可能出现尿频尿痛、血尿或发热,严重时应暂停灌注。治疗期间需定期复查尿常规、膀胱镜及肝肾功能,监测药物毒性反应。
术后保持每日饮水2000毫升以上,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出现持续高热或肉眼血尿需立即就医。治疗期间建议记录排尿日记便于医生评估疗效。